佛教的禅法中,世间禅不究竟,因为修世间禅,仍有偏差,也容易掉入外境,或禅修经验的执著,包括了入于禅定的境界,住而不出,在个人的定境中,自我陶醉。
因此佛法在善巧方便上,即使设立了世间禅,也不停滞于此,且此世间禅法是有对治性的,主要是对治世间众生的散乱或粗糙的身心状态。
此散而粗的身心,浮躁而不安、苦恼而烦扰,容易造业,造作不善之业,且有执著而形成轮回动力,在生死中流转不息。
禅修对治而使身心较安定而清明,减轻苦恼与烦扰,至少在面对自我身心的状态时,不会因浮躁及不安而造业,减轻轮回的力量。
也可以因禅定的安稳,在善法的造作上更易做到,故多些人天福业,虽仍轮回而苦,却因福业而有人天福报的快乐。
但只停在此禅法的喜境乐境,轮回的力量仍在,随时可能因不善业而转生不善道,失去进一步的学佛修行机会。也可能会因福报太大而只顾享福,忘了深入的修行,在生死轮回中起起伏伏。
学佛而禅修者,多数也知出世间禅法方为究竟,但因世间的习性较重,执染之心也重,一下子要发出离之心,修解脱之行,著实不易。故在用功时,心常会在世间与出世间之间徘徊。所以禅法中也有亦世间亦出间禅法。此禅法可通世间与出世间,也可依之修世间禅再通往出世间禅。
而其亦世间亦出世间的决定是在修禅的发心,故可见不少禅修者的心总在世间与出世间之间往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