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文冬(Bentong)、泰南勿洞(Betong),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山城,却因英文地名一个n字之差,鬼使神差谱下一段文冬、勿洞两地的山城错。
文冬华裔广西人约占60%,勿洞广西人则约占80%。多年以前,听老前辈谈起错把文冬当勿洞的轶事,老实说我还真有点半信半疑,直至2017年广西电视台拍摄《广西人下南洋》,叙述了文冬、勿洞的广西双城记传奇,加上马泰边境资深通讯员廖保耀亦如是称,这才不得不信。
广西电视台通过勿洞老华民口中这样说,“......那时候,先辈到泰国寻找新的谋生之地,当年他们爬过了一座山,其实已经到了泰国,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但觉得这个地方很像我们的家乡容县,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广西的老乡就在勿洞住了下来,世代相传......有的人回到家乡容县,把自己的亲朋戚友招到南洋,历史的巧合却误导来南洋投靠亲友的广西人。"
所谓“误导”,原来是指原先欲到勿洞投靠亲友的广西人,因为地址上写多了一个n字被引到文冬。到了文冬,发现此地环境也不错,顺其自然便住下来了,结果因为这个阴差阳错,造就了马、泰各有一个广西人聚居的山城,这也是文冬、勿洞两地广西人不少都有亲属关系的由来。
错把文冬当勿洞的轶事,应该发生在1920年代文冬大事开发,那时候勿洞也正迈开脚步广种胶林。文冬启文学校创办于1916年,勿洞中华学校创办于1923年,可见华民在两地发展的轨迹相当接近。多年之后,当年被引到文冬的广西人,发现原先欲去的竟是勿洞,但他们有的已有了事业,有的已娶妻生子,当然没打算再投奔勿洞,从此即在文冬落地生根。
文冬与勿洞也并非完全没有瓜葛。根据本地印裔学者S. Durai Raja Singam,文冬最早的地名为Kampung Buluh Betong,在马来文里buluh是竹,而betong(现写成betung)是一种大竹,换言之文冬开发之前到处可见竹树?而这个地名也与勿洞的Betong写法一样。
然而文冬市议会网站则有另外一说,文冬昔日称作Kapong(随波漂浮之意),因当时文冬位在力巴士河(Sungai Repas)与玻璃口河(Sungai Perting)交汇处,当这两条河被发现蕴藏锡矿,两河交汇处便成了矿工集中地,矿工在此建造了一条水沟以便淘洗更多锡米,看在外人眼里便称作Ban Untung(获利的水沟之意),逐渐取代Kapong而成为地名,久而久之再演变成Bentong。
陆佑到文冬开矿
约莫1850年代,已有华民及马来人以土法在文冬小规模开矿,不过直至1897年大资本家陆佑与英殖民政府签约,文冬才开始了有计划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根据双方合约协定,陆佑承建吉隆坡通往文冬的道路工程,陆佑亦可在文冬地区挑选4000亩地开矿,而且免除21年地税。在如此优惠条件之下,单单1897年陆佑便招揽7000华工来到文冬开矿。
根据文史工作者刘崇汉告知,建造吉隆坡衔接文冬的道路,当时需经新古毛(Kuala Kubu Bharu)、都赖(Tras)再经越30英里路才转入文冬,在当年绝对可谓是庞大工程。而且,当时这一带犹是深山老林,开山辟地,破旧立新,建路过程很多华工操劳而死,他们多半被埋葬在路基旁,由同伴把死者遗物打包,挂在土堆的一根木棍上便了事。
直至1932年 ,文冬仍无道路直通吉隆坡,必须从文冬转往都赖的特拉兰(Tranum),再经新古毛到吉隆坡。陆佑承建的道路,即是从特拉兰到文冬,因之华民至今仍把特拉兰称作“文冬口”。1905年英殖民官员菲尔斯通(H. W. Firmstone)亦记之为文冬口,至奇是1923年谭俚夫《南洋埠名》则记之为“文冬港口”。
Bentong中文地名似乎一开始就是文冬。根据菲尔斯通记述,Bentong以粤语称谓为Mun-tung,以闽南话称谓为Bun-tong,另外还有称谓Wun-tong,这个发音则应为客家话。然而近几年有人却另辟蹊径把文冬称作“文东”,如文东龙凤酒楼(Bentong Loong Foong Restaurant),又如文东休闲农场(The Bentong Farm)。
“勿洞”或源自潮州话“马中”
相比之下,泰南Betong的中文地名则多姿多彩。前面说了,Bentong马来文是“大竹”之意,勿洞山区确实竹树繁盛,地名可说非常贴切。泰国华民以潮州裔居多,勿洞最初的中文地名据说源自潮州话称“马中”(Be-tong),1945年生的廖保耀曾告知,他在勿洞一间五金店见过寄货来的旧木箱,上面就以中文写著“马中(指勿洞)xx宝号”。
但勿洞毕竟是以广西人居多的城镇,后来即有人突发奇想,以广东话或广西话发音,把地名译成“蜜洞”,勿洞已故闻人陈添财便在油站旁边开设"蜜洞旅社"。只是,“蜜洞”之名未免叫人想入非非,后来虽也曾被称为“密洞”(刘焕然1935年《英属马来亚概览》亦称密洞),但不通行。后来的后来又改为“吻洞”,岂料一样授人话柄。
至今,仍能觅得蛛丝马迹,证明“吻洞”之名曾经流传,2001年5月伊斯兰激进分子闹事,被置炸弹的酒店即为诗吻洞大酒店(Sri Betong Hotel)。1980年代之后,终于把“吻”的口字边扔掉,从此“勿洞”之名成为定案。这个勿洞又与“勿动”同音,一语双关,甚为有趣。
文冬、勿洞,从开埠时都以开矿采锡起家,而后皆广种胶林转以胶业为主,今天又双双推展旅游搞活经济。不同的是,文冬借力猫山王榴莲热潮,勿洞开创马共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暹罗异国风情文化做招徕。广西以前分为八大地区,称八桂。文冬山,勿洞山,漫山遍野桂花香。是的,八桂精神今犹在,曾经的阴差阳错,留下一段文冬、勿洞广西人的传奇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