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机构,理性、温情和讲求原则三者算是重要元素。我认为,马来西亚的华教机构更应如此。但是最近听闻了两件事情,颠覆了这些想像。
南马某大型独中,宣称即使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不上课,也将照样支付薪金予教职员工;并且此独中常常要求校友们为母校付出,不要太计较。在今年一月下旬时,此独中向其课外活动老师说,今年延迟到二月才续聘(按以往的惯例,续聘是从一月开始),所以薪水只给11个月,今年一月不支薪。可是一些课外活动团体的老师,按照以往一月自动续聘的惯例,因此自一月初已经开始透过网络上课,所以变相这些老师做白工了。
虽然这些老师不算是编制内的教职员(校方没缴付他们的公积金),但是他们依旧有生活开支要应付。虽然可能因为一些课外活动老师完全停止教学而不付薪,但是否对于有教学的课外活动老师,能否正常支薪呢?而且这所常常要求他人不计较多付出的独中,对于这些课外活动老师却如此呢(特别是有好些课外活动老师是校友)?大家也能够明白学校的困难,可是学校却不是坦诚与老师洽谈,而以钻漏洞的方式来处理,让不少人齿冷。
另一件事情与董总有关。一位朋友早前向董总申请贷学金去台湾升学,毕业后继续留在台湾攻读硕士学位。最近接到董总的电话,要求他开始偿还当初所借的贷学金。这对于一位仍然在求学也没正式工作的学生而言,是个很诡异的事情。但是对方却不断要求他必须还钱,甚至还搬出“饮水思源”等标语来要求他尽快偿还贷学金。
所幸这位朋友家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可偿还贷学金。如果家中经济情况仍然像当初一样恶劣,这位朋友就只好辍学工作去还债了。董总设立贷学金是好事,可帮助许多贫困子弟升学。但是在要求对方偿还贷学金时,却不考虑对方是否就业及是否已经有能力偿还等等,就一味要求对方还钱,甚至以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要求对方马上开始偿还。董总这种处理方式,到底是真心要帮助他人,还是只要满足自己曾帮助他人的良好感受?
不讲求理性及原则
不论是上文提及的独中或董总,常常要求华人或校友无条件支持他们,或要求人们为他多多付出。可是,当别人对他们有所要求时,却表现得不友善或双重标准。例如该独中要求所在地的华人社会支持它建立第二分校,却无视当地华团与众多校友要求它暂缓在本校区建大楼的计划。爪夷文事件时,董总非常激动地声讨希盟政府,但是对于近期国盟政府继续推行三页爪夷文的教学,反应却有所不同。
许多华人认为,董总和独中作为华教的代表,理应表现理性、温情并讲求原则。可是从以上所列举的各种事件,却看不见它们应该所展现的理性、温情与原则。如果它们有理性,就不会不顾大众反对,一意孤行建大楼;如果讲求理性和原则,就不会在爪夷文事件上双重标准反应。如果讲求温情,就不会要求尚未有偿债能力的学生偿还贷学金,对课外活动老师变相减薪。
以上恶劣表现让人不屑之余,这些华教机构仍然以其一贯的大义说辞不断说教,希望人们支持它们。在人们不愿支持与批评它们时,不但恶言相向,甚至召唤众人攻击异议者,因此许多指出华教问题的人被视为异端。如此的华教机构,是我们所想要的吗?又或者,我们还要继续被这些华教机构所言所演的大义所绑架吗?这些机构是否需要来场革新,让它们真正地成为合乎理性、温情与讲求原则的华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