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虞翻、邵雍、朱熹等博大精深的《汉易》、《宋易》以及《理学》传统,是清朝儒学的主流,它对今天的国学影响仍然明显。譬如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说:“《易经》是宇宙的真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我怀疑《易经》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期留下来的,因为它的科学、哲学道理太高明了”。
然而科学家却不买账,1 9 5 3年爱因斯坦给斯威泽写信说:“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数学家发明形式逻辑(symbolic logic),和文艺复兴时期发现实验验证法。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如果能才是令人惊讶的”。形式逻辑也叫数学逻辑(mathematical logic)或正规逻辑(formal logic)。
中国传统不注重逻辑
杨振宁也不买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批评《易经》对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在《自然》杂志2005年第1期发表。后面的阐述以杨振宁为第一人语: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归纳起来大概有五种道理:1.中国的传统是入世,而不是出世的。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而不注重抽像的理论架构。2.科举制度。3.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认为是“奇技淫巧”。4.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5.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第4项和第5项,我认为跟《易经》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却没有推演法。其中“易者象也”,“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比类”,“观物取象”都是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是向上求整体“像”的方法。可是,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引用明朝徐光启(1562-1633)的话:“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意思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对于逻辑不注意,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最后的结论。徐光启又有这样几句很有名的话:“似至晦,实至明,似至繁,实至简,似至难,实至易。”
对第5项,“天人合一”的观念,我认为“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和“内外一理”,起源于《易经》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认为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王阳明格竹,是要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这样当然格不出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当然我讲这句话会使得很多人,尤其是研究中国哲学的,觉得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攻击得太厉害。我完全没有攻击的意思。“天人合一”的内涵绝不止内外一理,还有更重要的“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的传统影响极大,而且从今天的世界现状讲起来,我们可以问,摒弃“天人合一”而完全用西方的办法发展下去是否将要有天人对立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不过不在我今天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对杨振宁的否定
经学家们纷纷批评杨振宁不懂《易经》,外行装内行。同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和与会者进行了激烈争论。
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刘大钧批评杨振宁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他说:“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本普世之书。从这个角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推演”。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说:“《易经》不仅是五经之首,还是群经之始。《易经》是天地人合一的学问,是伏羲把宇宙人生所有的奥秘全部参透了的产物,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过的。最大的问题是用科学来解释《易经》……《易经》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天文,地理,兵家,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兵书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都出自《易经》的卦象之中。中医讲究的阴阳平衡,更是出自《易经》的阴阳共体之说。代表现代文明的高科技电脑,也包括在《易经》中。电脑就是010101,0就是阴,1就是阳,010101就构成了浩瀚无穷的网际网络,可是我们老祖宗,早在六七千年前就说过,阴阳变化产生宇宙万物,一样的道理。电脑就是阴阳的变化,没有什么稀奇的。《易经》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法。《易经》是认知宇宙的密钥。”
曾仕强教授的说法是在《四库全书》易学部分的序文中的内容加以补充而成。清代大儒与现代的经学家英雄所见略同。
李约瑟难题
说了这么多,虽然时代背景迥异,今天的经学家们依然与他们清代的同僚一样,说《易经》的科学太高明了,它是包罗万象,包括天文、地理、兵家、医学、电脑科技和网际网络的宇宙真理。而且算卦的方法就是逻辑推演,而科学家们却说这是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到底谁对谁错呢?或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
无论如何,根据经学家的逻辑推导,不知是否可以说经学家们不但是哲学功力深厚,而且科学造诣也比杨振宁更高超呢?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杨振宁不懂《易经》的卜筮算卦逻辑、辩证法和科学道理,所以污蔑《天人合一》学说呢?爱因斯坦不需要像杨振宁那么含蓄,他不只批评经学家,而且直言传统中国学者不懂形式逻辑和实验验证法,能发展科学才怪呢?这个问题在西方科技史上称为“李约瑟难题(Joseph Needham problem)”。(稿费捐尊孔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