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莫过于政府欲签署国际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事件。在此事件中,反对党大肆抨击政府罔顾宪法以及挑战宪法第153条有关土著特权的条款,全国最大反对党巫统以及伊党,更因此于12月8日在独立广场举办一场大集会反对该项公约。
政府为了平息民怨,于11月23日发布文告说政府议决不签署ICERD。行动党领袖林吉祥更直言,签署ICERD会以第二个513种族暴乱作为代价。许多华人感到不解,为什么土著社会对ICERD的反应那么抗拒。
华人在马来西亚生根了那么多年,只是要求获得公平的待遇会过分吗?还记得刚换政府的时候,各大种族一起热情欢呼,高呼全民团结、打倒腐败等口号的时候马来人好像不比我们喊得小力。
不做损己利人之事
其实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认知误差,许多人尤其是华社以为换了政府之后一切要求都会如自己所愿。从要求玛拉工艺大学(UiTM)开放学额予非土著群体,到最近有非政府组织的3名华裔于槟城大山脚一所中学校外派发基督教圣经予各族学生。都能看出华社似乎还不在状况内,或者说不愿意醒来。
那随意派发圣经的男子甚至还笑言现在是新马来西亚时代,人民拥有宗教自由。更严重的是,此事一曝光后,华社舆论都一面倒地批评土著思想保守不愿进步。甚至有评论质疑说为什么基督教不能传教给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却能向非穆斯林群体传教。联邦宪法第11章第4条早已阐明禁止向穆斯林传教,可惜的是许多民众不了解,就算了解也不断挑战该条例而且依然深信马来社会还是他们换政府时期那个包容开放的战友。
我想指出的是,改朝换代时全马热情高涨,华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不知道土著群体不可能为了削弱自己的特权而去支持改朝换代。马来人不会为了取消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和华人印度人站在一起倒国阵政府,他们站出来多数是反对生活费高涨与领导层丑闻缠身,并不是反对政府对土著群体的特别照顾。
公平不代表平等
将心比心,华社也不可能为了敦促政府废除统考和减低拉曼大学教育拨款而在509当天踊跃回乡投票。这里面的认知错误在最近ICERD风波中完全爆发了出来,华社不理解马来人为何和选前不一样,似乎在一夕之间变回保守极端。土著也不理解为何华社屡屡挑战他们的特权,换政府后华人出任政府高官的数目已经显著提高,政府也于2019年财政预算案中“制度化”拨款给独中。
难听一点说,他们想到的还是:Apa lagi cina mau?这个就是我们所知的“新马来西亚”和马来社会所认知的“新马来西亚”之间的差异,我们所定义的各族平等和团结和马来群体所定义的不一样。马来群体所了解的平等和团结是在非土著不挑战土著特权和宪法第153条有关土著特权为前提下成立的。
有的人不断向马来社会呼吁在21世纪我们应该保持开放、摒弃种族主义和极端宗教思想、废除宪法第153条有关土著的一切特权,让土著摆脱枴杖政策自力更生,从而迈向公平的马来西亚。可惜的是,我们所理解的“开放”对于马来社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词,时常被扣上反伊斯兰和反马来人的帽子,对极端者来说甚至有如粗口那么难听。
对绝大多数马来人来说,他们相信公平不代表平等,赋予各种族公平的待遇并不能保证长期处于弱势的土著群体能够与其他种族变得更平等。华社时常拿出来说的中华文化让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能扎根,上一代因为没有“雨伞政策”的保护所以更努力所以更富有,普遍认为华人比较会打拼等等,在马来社会看来都是前殖民政策的遗毒。
马来人认为华人更加种族主义,许多华裔企业都要求员工能说华语,华人商店只给华人折扣,华人批发商批发货物给华人商家的价钱比马来人低。华人所创造的商业文化圈子是具有排外性的,而这让马来群体感觉不满。
许多华人不愿走出原本的圈子,多去马来报英文报看看土著群体的舆论主流。殊不知对马来人来说华社就像是时时刻刻都在准备夺权,把他们仅有的尊严(153条文)都要剥夺。只有在153条文和政策偏袒的框架下,马来人才愿意继续坦然面对华社在经济中的强势影响。
一如既往拥护“拐杖”
在政治上,马来人比华社更加懂得如何捞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不会把自身利益与单一政治联盟或政党挂钩。时常保持暧昧不清的态度让自己的底牌不被各大阵营摸清,从而在希盟、国阵及伊党之间左右逢源成为各阵营争取的对象。
马来人从来没变过,一如既往地拥护“枴杖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华社想太多。对马来人来说,换政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利益的代理人。
反观华社,在政治上明显偏向单一阵营不懂得变通,注定成为新政府予取予求的对象。所以纵观各种因素,各位看官认为新政府会为了保留95%的华裔“铁票”签署ICERD,还是去讨好数量更庞大而且立场也更摇摆不定的马来选民呢?虽则事实已经显而易见,但还是请大家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