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痴肥率证明了国人丰衣足食有能力大吃大喝,大马不是一个落后又破产的国家”摘录自京那峇当岸国会议员邦莫达在上个月国会辩论的一段话。
在古时代,越是肥胖的人家里往往越是富有,仿佛肥胖和家庭收入有关。现今社会反而出现了富人瘦而健康,许多穷人却胖和不健康的现象。这尤其是城市低收入一族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人逐渐成为肥胖一群。
数据显示,我国的肥胖指数逐年攀高,目前已成为了全东南亚最肥胖的国家。但是国人身形体态不代表国人越来越富有,反而过胖或不健康的身躯造成国家未来的负担。
超重痴肥属病态,可提高非传染性疾病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根据2014年卫生部统计报告,在我国单单是糖尿病的治疗花费,就已经达到卫生部预算的16%。因此,卫生部展开了一系列抑制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政策,包括限制餐饮营业时间,征收含糖饮料特殊货物税(Excise tax)等。
近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了《贫乏的儿童(Children Without):城市儿童贫困问题及吉隆坡廉价组屋贫困研究》报告(下文简为《贫乏的儿童》)。据报告显示,大部分居住在廉价组屋的儿童面对营养不良问题。综合这报告发现与肥胖指数,国人痴肥率增加及营养不良两极化现象已浮现在我国的大都市里。
“不管你相信与否,我家现在只剩下一公斤的米”,报告摘录受访儿童说的一句话,直接反映出严重的城市贫困及食物匮乏的问题。对比国人每天平均浪费掉3000吨的食物,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
从中也彰显我国所面对的健康及粮食系统(Food System)的问题,再次说明了肥胖率的增加不代表人民丰衣足食或富裕。
填饱肚子忘了健康
进一步观察,其实这两级化现象点出了痴肥率增加、营养不良及粮食不足的问题根源是“食物购买能力”。《贫乏的儿童》报告指出大部分的家庭属低收入(平均为2500令吉),因此无法为家人准备“健康的食物”。
随后,《透视大马》记者也走入廉价组屋区进行采访,受访的儿童表示他们在家不常吃水果,就连低于10令吉的香蕉也买不起。此外,由于时间紧迫很多时候父母无法为孩子准备三餐的食物。
一位13岁居住在廉价组屋的孩童说道,父母会给几令吉的零用钱来让孩子自己解决三餐。因此,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相反的带来饱足感及价格便宜的食物才是他们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受访的儿童当中有12%是没吃足一天三餐。
举个例子:一包普通的椰浆饭价格便宜(两令吉以下就能购得)也能填饱肚子,与三文治或牛奶的价格(大约三到七令吉)比较,孩童足以买下几包的椰浆饭了。每天食用椰浆饭也许不能增加儿童的营养摄取但总比起饥饿没温饱来得好。受访的儿童也表示不晓得何谓糙米饭,显然某些健康食品也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
此外,没有时间烹饪准备餐食不仅是廉价组屋家庭所面对的问题,根据《马来西亚成人营养研究》报告指出,67%的国人是外食者。“没时间”是主要的原因(或借口),据一份针对雪兰莪州饮食研究的学术报告显示,都市人倾向选择快餐是因为快和便宜。《贫乏的儿童》报告亦发现廉价组屋一族以同样的理由选择快餐。
让营养食物大众化
无论是廉价组屋一族还是都市里的上班族,他们缺乏的是便宜又有营养的健康食物选择。如何摆脱痴肥和廉价组屋儿童营养不足问题?对于居住在廉价组屋的家庭而言,“没时间”及“经济问题”成了无法为儿童准备健康餐食的主要理由。而这群儿童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附近饮食中心或小食档口。
报告里也提出常接触油腻食品、甜饮料等不均衡的饮食习惯造成这些儿童痴肥及营养不良。因此,当局应先下手改善廉价组屋区里的饮食中心所贩卖的饮食,减少煎炸及甜饮料的销售。为了增加优质食物的供应和选择,当局可考虑设立食物库厨房如食品援助基金会(Food Aid Foundation)。
其功能不仅是食物银行,同时也设有厨房把所收集到即将过期或外表损坏的食品进行检查并重新烹饪改造为健康又美味的餐食。若把这样的食物库厨房设立在廉价组屋区,除了可减少食物浪费,同时也能确保在那里居住的儿童有温饱的三餐。
不管是对廉价组屋一族或是都市人来说,打造一个摄取营养食物的大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那么接下来的考量,是否该把国人视为便宜,且饱腹感十足但不太健康的椰浆饭早餐更换掉呢?非也,重点是如何能让营养食物价格变得更大众化,大力推荐其他健康美味又便宜的早餐。
若贫民住宅区里的饮食中心可贩卖更多类似的食物,就能让温饱和健康找到平衡点。与其提供每年的一马援助金,政府更应该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健康食物津贴,鼓励他们作出对本身健康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