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人狄莺与孙鹏之18岁独子孙安佐,因在美国涉嫌恐攻,扬言要抢击其就读的高中,美国警方更于他美国的住所搜索到藏有防弹背心、可装子弹的背包、强力弓弩与7弓箭、9厘米子弹等装备,故以“恐怖威胁”罪名进行逮捕,令人震惊。
事发后,他的名人父母马上飞扑美国救子,孩子不在身边对父母本就挂念担忧,更何况这次闯了大祸,最严重可能面临刑事起诉,同样身为母亲,对狄莺与孙鹏现在的焦虑及担忧感同身受,父母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从不会想要孩子走上歪路。
父母护儿心态
他的父亲孙鹏在一封声明中,向社会大众道歉,表示身为父母相当自责与内疚,但坚信孩子的无心之过,会陪伴孩子面对美国法律的相关处理过程。
事情一发生后,我们看到狄莺护儿的说法是:这只不过是小孩子“打嘴炮”(开玩笑),孩子可能不懂一些风俗人情,不了解这句玩笑背后的严重性,纯粹就是好玩,以她的认知,“我儿是非常善良的一个孩子”,他绝对没有恶意。
狄莺对外的说法,警方找到的军事用品,有些是万圣节道具,有些是在台湾购买的合法物件,因为孩子喜欢军备打靶,所以他们夫妇特别上网订购了子弹,让爱枪械的孩子可以在美国的打靶场玩乐。
我个人浅见,身为一名母亲,狄莺的反应是一名“正常母亲”的护儿心态,“爱之深护之切”,虽然网络上一面倒地控诉她宠儿溺儿,导致儿子走上这条极端路,狄莺错在什么,错在她根本不懂自己错在哪里。
以母亲的心态,孩子出了如此大事,解决是最重要的,要如何让孩子可以避开刑事牢狱之灾,但孩子不会突然出事,那是一路的家庭教育走来如何影响及教育他。
所谓的“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出事,父母最重要需坦诚替孩子认错,要孩子去勇于承担,而不是以一个“孩子还小”“开玩笑”为理由搪塞过去,这只会让孩子不懂事情的严重性,不会分轻重,永远过著有父母“罩”的日子。
家长喜好影响孩子
美国在这几年来一直笼罩在校园枪击的阴影下,对恐布威胁是零容忍恣态,任何的恐吓讯息都会被警方放大监控,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防范悲剧一而再的发生。
在2012年12月14日,康乃狄克州新镇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枪击案,枪手蓝札以大规模屠杀作案手段,造成20名年龄在5岁至10岁间学童、6名教职人员丧命。蓝札到学校大开杀戒之前,先在家枪杀身为桑迪胡克小学义工的亲生母亲南茜。
而案发后警方调查发现,凶者母亲是对枪械的极度爱好与沉迷,可以用“枪痴”来形容,这也间接影响孩子的喜好,同时让枪手蓝札对步枪操作非常熟练而引发这场悲剧。发生这起事件后,美国社会普遍上并非是怪罪南茜的喜好,而是认为会让抢手步上这条路的主要原因,是她纵容、溺爱儿子,没有教育孩子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导致社会需面对这个恐布威胁,并白白断送了26条人命。
因为你无法教育好一个孩子,社会随时要承担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吸毒、赌博、暴力,孩子坠入歧途,人生走向负面的轨道,父母绝对不是“受害者”,反之可能“加害者”,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利用在可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努力去教好他,灌输他正面的思维,正确的价值观,正派的人格。
“孙安佐”事件更道出了部份亚洲护儿心态,事情严重到惊动美国警方以“恐怖威胁罪”进行起诉调查,事出必有因。我相信,美国警方绝对不会因为嫌犯是亚裔才会有如此大行动,而是要将所有的潜能恐怖威胁案件减到最低。
你可能会觉得大惊小怪,但纵观过去发生的校园枪击案,都是从一句玩笑开始,而这么巧,凶手都是对枪械沉迷的人,这岂能掉以轻心,以可能是“玩笑”带过。
将人格基础打好
在事情发生之后,台湾有人呼吁国际刑事鉴识学专家李昌钰救救这个孩子,因孙为安佐一直以来皆视他为偶像,李昌钰提供几个有助案件的方案,但他在受访时说的一句话让我颇为印象深刻,“这世界上很多人视我为偶像,但他们不会因为这样而去买抢械。”
我们当父母的,打从孩子一出世后就不容易,无论生活上教育上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但“最好”的背后绝对不是在物质上,而是要好好教养,当一个“确实有在管教”的家长,了解孩子的一切,打探孩子的所做所为,在孩子出来社会之前,把孩子人格根基打稳,否则你不仅毁了自己的孩子,也可能毁了别人辛苦带出来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