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百货物价上涨,再加上经济仍缓慢成长,中下阶层的人民频感生活压力。若不幸碰上疾病缠身,更是雪上加霜。要寻求治疗,不少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已是司空见惯的场景。问题是,在槟城,即使求医者来到私人医院,也未必能如愿顺利就医。
一些私人医院采取领号码排队制度,竟传闻有跑腿代领号码的服务;另一些医院,即使有预约,或许也得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见到属意的专科医生。在槟城,尤其是在某些大型的私人医院,处处可见众多的外籍医疗旅客一起排队等候见医生。笔者常听闻有人控诉这些旅客已侵占了本地人的医疗资源,但也有些人发现要批评却有口难言因为担心会给人排外的印象。具体的政策还是得有人分析,到底医疗旅游业对当地人是利还是弊?
一个政策或商业活动若完全不利于所有人,大概不可能会有任何基础可持续下去。其实更该问的是,到底是谁会从中得利,和多少人受惠?
经济效益大
从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医疗领域被纳入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NKEA)的其中一项。
仅是来自私人医院的收入,在2015年已贡献了国家90亿令吉,其中12.9亿令吉来自槟城。而同年的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数据显示,私人医院从到访槟城的医疗旅客赚取了3.5亿的收入,相等于27%整体私人医院的总收入。对于槟州2015年州内总产值761亿令吉的经济体来说,来自私人医疗和医疗旅客的收入相当可观。
外籍医疗旅客和伴随著的亲友,来到目的地除了往医院走一趟寻求护理治疗以外,还得安排膳宿和交通。所以传统上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例如航空业、交通服务业、酒店饮食业和观光旅游业等都可能分得一份羹。
根据槟城环球旅游机构2016年度的《槟城旅客调查》统计,医疗旅客在槟城的平均消费是一般外国游客的2.2倍,而且将近3/4的受访者已重访槟城。所以,对从事旅游业的业者来说,他们对医疗旅客与亲友的到访趋之若鹜无需感到意外。
更高的要求
撇开旅游业不谈,医疗旅游业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护理相关的就业机会。2015年,槟城的私人医疗服务业就雇用了1万1143人,其中包括1118位医生和3928名护士。医疗旅游或许同时促使槟城私人医疗界增码投资,除了提升医疗设施,也增加医疗人力资源,凝聚最佳的专科医生和医护人员。
成果是,槟城的医生和护士对人口的比率比国内平均值和大多数州属还低,意味著槟城人拥有更多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此外,根据2016年的另一份调查,有96.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在住家的方圆5公里的涵盖范围内寻得公立和私立的医疗护理服务。
以上所提及的医疗发展好处,对正寻求医疗援助的当地人来说,他们会直接感受到吗?或许一些人认为在私人医院求医需付费,所以要求和期望就自然越高。2015年的《国家卫生和病态调查》报告透露,有高达9%的槟城人不满在私人医院的等候时间,另外55.1%的受访者不满其医药账单。这些给予私人医院“差劲”评价的槟城人比率,明显比全国平均值高出二至三倍。
增幅大资源缺
比起门诊病人,住院病人通常所需的医护资源是最多的。槟城卫生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槟城私立医院的住院人数(15万7495)高于公立医院(13万3095)。这与全国和其他州的比率趋向是相反的,如在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的住院人数是私人医院的2.5倍。
另外,MHTC的数据指出,医疗旅客来槟城的人数(不分门诊或住院者)从2011年的26万8600增至2016年的30万400,涨幅有大约40%。根据槟城研究院尚未公布的研究分析显示,横跨癌症、循环系统(包括心脏病和中风)和肌肉骨骼系统三大疾病类别,可见医疗游客的住院人数和比率自2009年起逐年增加。
尽管住院比率下降,本地人对私立医院的床位医护需求依然有增加。如此的趋势延伸下去,倘若医疗旅客增长的速度更快但本地人的需求也同时增高,医院却又无法在硬体设施和人力资源方面跟得上,人民对医疗旅游政策的不满积怨就更深。
挖角专科医生
一些私人医院常强调他们能召到不少长期在海外服务的资深专科医生回国,笔者相信这不可能是医院的一般作业,因为这类的大马籍海外专才毕竟还是非常有限,有念头要回国的或许更少。
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尽管在公立医院服务的医生总人数较多,私立医院拥有的专科医生数目几乎是公立医院的两倍。
由于我国法律的约束,院方不能够随意或轻易地聘请外国专才,只好从我国有限的人力资源里(不管是来自公立或其他私立医院)挖角一些资深的医生。既然是零和博弈,难道槟城私人医院的挖角就不会影响到公立医疗和其他州属的专科医生人手分配吗?
无可否认,医疗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正面的,但这行业伴随著的社会挑战不小,尤其是如何规划得体应付逐年增长的医疗旅客和本地人的医疗需求。再说,若医院对待医疗旅客和本地人都一视同仁,假设本地人已不满其医疗服务了,难道医疗旅客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