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其出炉是建立在之前的经验总结上。对一带一路的渊源进行梳理是一个值得做的尝试,一来可以了解制定一带一路的背景,二来可以一窥当中思路。
迄今,中国当局不曾解释一带一路的出炉背景,从中方媒体得到的资讯是为了重拾丝绸之路历史遗产、经济转型和对抗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才推出一带一路战略。西方侧重于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和资本,以及旨在掠夺外国资源的损人利己战略。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国智库界已在讨论西进的问题,西进战略被称为西部大开发,不过所谓西进意指进军改革开放后忽略的新疆、陕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等省份,未有跨出国境,进军中亚的战略布局。
开发西部困难
中国西部省份的特点是土地幅员辽阔,人口比东部稀少,地理环境恶劣,水利资源丰富,油气矿资源不多,而且是中国与动荡的中亚和南亚的主要连接。
中国认识到开发西部的重要性,惟其面临的困难超出原先的估计。中国西部向来与东部的连接不足,即使投入空前的资金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高原和沙漠仍是阻挡东西部进一步紧密连接的拦路虎。
事实上,比之东部,西部与邻国的连接更方便。若考量了运输成本问题,西部生产的商品销往邻国,比运往东部有更多的利润。开发西部需要油气等能源,而透过邻国如缅甸和哈萨克获得能源,比从东部更容易和廉宜。
打通了西部通往邻国的连接,西部大开发才能持续走下去,否则西部大开发将会陷入困境。但是,西进的界限在哪里?
利益作为边界
中国战略界曾提出“利益边疆”的说法,即中国无疑是世界大国,不能以实际的地理界限为中国划界,应以利益作为中国的边界。只要利益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边界,故称之为利益边疆。然而,单纯以利益来划界将是漫无边际,无法集中投入资源和缺乏焦点,对政策的拟定极其不利。
寻找西进的边界是经过精密的计算,主要以战略机遇、安全挑战、能源和经济利益为考量。
首先,东边遭到以美日为首的力量封堵,且广袤和人口少的太平洋无法提供任何机遇。其次,世界上最丰富的能源资源在中东和中亚,而拥有巨大人口资源的东南亚和南亚,也是极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其三,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技术、金融和市场之一,且相对于美日,欧洲不把中国当成是战略敌人。
所以,欧洲应成为西进的边界。之后,把从西边获得能源、市场和技术的战略计划冠以一带一路是水到渠成之事。此外,任何跨国战略计划皆必须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控制心脏地带
英国地缘政治大师麦金德在百年前曾说过:“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把欧洲、亚洲和非洲比喻为世界岛,而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则在西起伏尔加河至东边长江,南起喜马拉雅山麓至北极的广袤地区。此心脏地带有最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故掌握此地带的国家将可称霸全球。
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深刻地影响了后代多位战略家,美国总统里根于1988年曾说,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防止某个敌对国家控制心脏地带。
麦金德提出心脏地带论述时,没有关注到尚有其他因素促成霸业,例如政治、经济和效率。所以,即使前苏联曾一度几乎控制全部心脏地带,但因政治制度无能和效率低下,最终也不曾控制世界。
把一带一路摊在地图上看,属于心脏地带的中亚和俄罗斯只是一带一路的路经和提取能源国家,不是重点经营国家,焦点仍放在欧洲。
有两个可能解释,一是避免直接进入俄罗斯的影响圈——中亚,进而引起俄国的反感,二是避免被美国诠释成中国企图透过一带一路联动心脏地带,进而引来美国的反制。
输出中国模式
对一带一路的一般认知,是中国输出高铁和基础设施,更特别青睐承包和运营外国港口和港务。这其中并不含什么秘密,中国也没有掩饰企图依靠这些进取,来打造全球物流网,把中华淘宝升级成全球淘宝。
一般人以为一带一路输出的是中国过剩的产能,而学术界则看到其输出的是中国模式。目前,针对中国模式的讨论和分析仅流行在西方学术界,中国官方不热衷讨论或使用中国模式等字眼。那何谓中国模式?
在学术界,中国模式也被称为北京共识,与当今流行的华盛顿共识对立,前者被认为是威权政体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结合,后者是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展现。中国模式也可说是输出中国标准,包括输出科技标准如网上支付、经济标准如有为政府比市场无形的手更能带动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标准如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政治制度,比乱糟糟的民主制度更能响应未来要求。
获推广备受关注
当一带一路继续推广和普及到更多国家,就会有更多的国家看到除了静止的基础设施,还有活跃的中国模式。
无疑,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战略,成功到连美国都不知道要如何回应,不想支持,但又找不到理由反对。其带出意义当中,以中国模式获得推广备受关注。
多年后回头看,若中国真的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强,除了特朗普采取孤立主义和美国犯下一系列战略失误的被动因素之外,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主动出击的积极战略应被记上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