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1年10月的最后一天,当世界即将迎来第70亿位公民,联合国主席潘基文却不延续过去传统,并表示不会拥抱这名“幸运儿”,他无奈地道:“第70亿位公民将降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世界有足够多的食物,却仍有无数人忍饥挨饿。这世界很多人生活奢侈,却仍有无数人陷入赤贫。”至今笔者言犹在耳。
日前,我国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罗哈妮却表示,国家生育率预计将在2020年下降至每家庭1.91名孩子,由于政府意识到大马人口老化现象日趋严重,未来可能将提出各项计划,如新生儿奖励及生育津贴,来鼓励大马人提高生育率。
人口老化是世界的主要趋势,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5%时,这也代表著这个国家趋向老化。不过笔者认为宜从根本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以经济为导向的思维去面对这问题。鼓励生育的方法只是见招拆招的权宜之计,这如同一个人无钱支付信用卡欠额,便再申请一张去盖账,周而复始,就像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乃下下之策。
在一个施政不公、官商一体的资本主义国度里,人一出生便“王侯将相皆有其种”,而且看样子贫富鸿沟只会越来越大,阶级的差异何止三五九等?穷人若想在坚守正道的前提下,靠自己的努力翻身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政府鼓励生育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国家需要更多的奴隶、纳税人、劳力、消费者”以及“自己生儿防老吧,国家养不起你”。
不过生孩子真的能够“天生天养”这么潇洒吗?天下的父母都想让下一代过得更好,所以打从当父母的第一天便如同中了魔咒,每天除了为基本的尿片、奶粉钱烦恼,还要担心孩子生病排不到床位,长大后怕考不上大学,成家后怕买不到房子……所以从不言倦地想尽各种门径来为孩子储蓄书簿费、医药费、教育费、老婆本、房屋头期钱……等等的“儿女债”。
不过,在传统观念越趋薄弱的今天,养儿防老的说法已经讲不通了;加上新一代人皆崇尚轻松、享乐的人生,谁又愿意多生育来“作茧自缚”?
进步是相对的
再者,进步是相对的,以前一对夫妇可以养八个孩子,现在一对夫妇却难养一对孩子。薪资水平永远跟不上通膨,养自己都成了问题,试问又有谁敢多生?尤其是非巫裔,一生出来,就好像被盖上了“次等公民”的烙印,不时被斥责不感恩,更遭受到“华人来卖淫,印度人来行乞”、“回唐山”、“华人海啸”等偏激言论的攻击,相信没有人想祸延下一代。
生儿育女,教育是一个关键。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完善,而且朝三暮四,把孩子交给政府不放心,送到国外又无能为力;目前社会的主流是双薪家庭,没有时间陪伴和教导孩子,又何必做个挂名的父母?高昂的大专教育费更是许多人不敢生育的主要原因。笔者认识一位当社团秘书的单亲妈妈,两个女儿皆获得全优的佳绩,想进入本地大学医药系却连门都没,只好花尽毕生积蓄来送孩子进入私立大学圆梦,虽然这并不能保证晚年会得到孩子的知恩图报。另外,笔者还认识一对高收入的中老年夫妇,含辛茹苦把两个女儿供到美国去留学,毕业后在当地成家。现在,两老只能每年乘搭飞机远赴花旗国探望儿孙。再看看每天越过长堤前往新加坡淘金的马劳,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悲哀。
不错,大马人的移民率居高不下,也是人口老化的主因之一。区区三千万人口的小国,竟然有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人口,留下的是不是会想告诉罗哈妮:“不走就算好了,还帮你生?”
站在更高点去想,其实生育一点都不值得鼓励,今时的人类已经不同于往日,因为大部分人对完美的人生的观念是拥有豪宅、豪华轿车、名牌物品以及环游世界等,就连一个最普通的打工仔都想进办法拥有这一切,试问资源有限的地球又如何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民粹政策
回到国情来谈,最近马航以裁员来进行改革。其实马航就是整个大马政府的缩影,臃肿的政府应效彷马航裁员,但是对一个以“民粹政策”来挣取选票的政府而言,裁员如同在急救室拔掉自己的氧气管,虽不这样做,却是用掩饰不了人浮于事的事实,罗哈妮有否想到这一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和从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质量的体现,是自然规律。若为了眼前利益而作出太多的人为干扰,一定会招致许多负面影响,而且重量不重质只会造成社会问题,如果纯粹是要人数,那不如让更多的外劳进来。
请别再与自然规律作无休无止的博弈了。若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其根本在于打击贪污、公平分配国家资源以及加快经济发展;从细方面,应拟定良好的退休与福利政策;发展老年人口经济,创造新产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人民的家庭收入。只有这样,老年人口增加成负担和生育率低的双重问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