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来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兴趣?那么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 (The Malay World Ethnology Museum)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 (The Malay World Ethnology Museum)
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 (The Malay World Ethnology Museum)是一个毗邻国家博物馆的小型展馆,同时也与原住民工艺博物馆共用一栋建筑。该博物馆的设立构想最初是由马来学者在1989年的马来文明会议上提出的。博物馆的外观体现了马来传统建筑样式,但展厅空间规模较小,仅有一层。2002年3月,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常设展从宗教与文化、传统手工艺、游戏活动等各方面,展示马来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该馆展出多样展品包括用于婚礼、文艺表演的多种乐器;马来短剑(Keris)、大炮、火枪武器;银制、黄铜与乌银餐具;陀螺、风筝、马来播棋等休闲娱乐物品。
馆内展出的珍藏品包括,16世纪马来半岛东海岸统治者——仄茜蒂旺根邦(Cik Siti Wan Kembang)的服饰、霹雳州的婚礼台、皮影戏(Wayang Kulit)人物、一系列船只模型的复制品等。这些珍藏品来自多个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菲律宾、柬埔寨、越南、南非、马达加斯加以及包括马来-波利尼西亚族群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
除了实物资料,展厅现场还通过立体模型再现马来社会的生活、民俗或娱乐场景,如马来传统村落、马来婚礼现场、皮影戏剧场、月亮风筝(Wau Bulan)的制作现场等等。
服装与配饰(Dress and Accessories)
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是由面料制成,并随著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演变。马来服装与马来纺织艺术紧密相连,制作过程涉及各种技术和工具,如织布机等。同时,配饰则用来衬托服装,提升整体穿著的美感。
在15世纪,马六甲成为重要的贸易枢纽,交易的物品包括来自中国的丝绸和来自印度的细腻纺织品(如cindai或patola)。统治者们常以精美的纺织品作为赠品,这不仅促进了马来各邦纺织业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对服装和配饰的看法。如今,设计师的创意被更加重视,服装和配饰的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
随著人类文明的发展,服装的图案和剪裁逐渐融入了许多特定的纹饰和符号,这些通常象征著社会地位、阶级、族群认同、信仰和宗教仪式等。在马来文化中,服装和配饰被视为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这些服装受到传统约束,这些传统不仅影响了服装的形式和设计,还涉及到所使用的材料或面料。日常服装和工作服之外,马来服装常常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包括了在宗教和社交活动中的特殊服装。
婚礼服饰(Bridal Costumes)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无论地位高低,都会欢天喜地地庆祝婚礼。新婚夫妇也会按照各种习俗庆祝,其中“并坐礼”(bersanding)是马来传统婚礼的高潮,新人身穿华丽马来传统服装发饰,在众人簇拥下坐上结婚礼座。
贵族或富裕家庭的子女婚礼服装与小皇室的服装几乎没有区别。普通百姓的婚礼服装也有类似之处,唯一的不同在于材质和配饰的质量,通常不如高贵或富裕家庭的精致。
金锦缎(Songket)常被用作婚礼服装的主要面料。它的精致和复杂的设计使其成为马来人在婚礼仪式中的首选面料。
新郎的服装由Baju Kurung Cekak Musang(也称为“Baju Melayu”)组成,配有长裤、短纱笼(samping)、腰带和头饰,图案和颜色均与新郎的服装相匹配。而新娘的新娘装则包括 “Baju Kurung”或是长款可巴雅、纱笼裙和披肩(Selendang)。
皮影戏 Wang Kulit
皮影戏(Wayang Kulit)是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利用光与影的原理来呈现表演。通过将光线投射到雕刻成各种虚构角色的皮影上,由皮影戏大师(Tok Dalang)根据其叙述在白色布幕上表演,从而产生影子的效果。
这种表演的音乐伴奏与甘美兰(Gamelan)乐团类似,包括木萧(Serunai)和弓弦乐器(Rebab)。皮影戏也有多种类型,像是吉兰丹皮影戏(Kelantanese Wayang Kulit)、爪哇古典皮影戏( Javanese/Purwo Wayang Kulit)以及吉打皮影戏(Wayang Gedek)。皮影戏的形式通常受到其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表演中使用的方言、情节和主题,这些都反映了各自特定的社会文化特色。
吉兰丹皮影戏(Kelantanese Wayang Kulit)
吉兰丹皮影戏的剧本主要改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皮影上的装饰雕刻受到来自南泰国的帕塔尼王国(Pattani Kingdom)的影响。皮影通常以侧面呈现,大多数皮影骑在龙、蛇或花卉等形象上。前面的手可以活动,而后面的手通常持有武器。
皮影戏的伴奏乐器包括木萧(Serunai)、高脚单面鼓(Gedombak)、宫廷鼓(Geduk)、铜锣(Tetawak)、平锣(Canang)及钹(Kesi)。此外,吉兰丹皮影戏里重要角色包括哈奴曼(Hanuman)、斯里拉摩(Sri Rama)和西塔(Sita),而表演时所使用语言则是吉兰丹马来方言(Kelantanese Malay)。
爪哇古典皮影戏( Javanese/Purwo Wayang Kulit)
爪哇古典皮影戏主要在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的南部地区,特别是柔佛。它起源于印尼的爪哇古典皮影戏,而表演故事则大多基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相比马来皮影戏,爪哇皮影戏的故事并没有“潘吉”(Panji)的故事。尽管皮影造型类似于马来皮影戏,但爪哇古典皮影戏的皮影是有关节,可移动手臂。
歌迪皮影戏(Wayang Gedek)
歌迪皮影戏(Wayang Gedek)与泰国的皮影戏Nang Talung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文化进行了调整。它融入了幽默和双关语元素,既具有建设性又具娱乐性。吉打皮影戏和Nang Talung包括服装、配饰等。吉打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是身穿现代服装,像是短款可巴雅。
在吉打皮影戏中,Etong和Ekau是故事的重要主角,表演语言为泰语,但也夹杂了吉打和玻璃市的方言。在演出时则配有由木萧(Serunai)、高脚单面鼓(Gedombak)、宫廷鼓(Geduk)、平锣(Canang)及钹(Kesi)组成的音乐合奏。
传统游戏(Traditional Games)
传统游戏曾是马来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游戏能够长时间流传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人们生活的单一性。虽然有些游戏已经消失,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但仍有一些游戏保留至今。
游戏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尽管许多家长试图限制孩子的玩耍,其实这是应该被鼓励的,因为与同龄人一起玩耍是他们学习社交的一种方式。然而,孩子们也不应完全沉迷于游戏中。有趣的是,传统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属,成人也会参与其中,具体取决于游戏的类型。
在过去,这些游戏通常由农民和渔民在收获季节结束后或是下雨时进行。当一个村庄举行游戏时,邻近村庄的村民会前来参与或观赏,营造出一种节庆的氛围,使村民们得以互相交流。至今仍保存下来的传统游戏有月亮风筝(Wau Bulan)、马来播棋(Congkak)、陀螺(Gasing)、踢藤球(Sepak Raga)、五粒子(Batu Seremban)等等。
马来武器(Malay Weaponry)
马来武器不仅是祖传工艺的顶尖之作,还蕴藏著许多隐秘的象征意义。它被认为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声望和地位,甚至展现个人的力量、伟大与尊严。实际上,这种武器蕴含了神圣而古老的智慧,象征著个人的荣誉和坚韧。
马来武器是具有高度艺术工艺的祖传武器,蕴藏著许多隐秘的奥秘。武器被认为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威望和地位,甚至个人的力量、伟大和尊严。事实上,武器被认为蕴含了神圣和古老的智慧,象征著一个人的荣誉和坚韧。
马来人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特别是在制作马来短剑(Keris)。他们将智力和艺术精力集中于武器的制作,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将上帝创造的美丽融入每一件作品中。
以马来短剑为例,其刀刃的弯曲和形状灵感来源于闪烁的火焰或火焰尖端细长部分。传统马来武器上的装饰图案也常常来源于自然界,如动物形象、植物等。
所使用的材料通常取自周围易于获得的资源,如木材、骨头、角质、象牙以及金、银、铜等。除了武器的工艺美感外,马来短剑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其刀刃上,这些刀刃由多种精选铁矿制成。其工艺美学与其外观密切相关,特别是刀刃、刀鞘和刀柄上的图案装饰,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
【资讯栏】
马来世界民族学博物馆 The Malay World Ethnology Museum
地址:Muzium Etnologi Dunia Melayu, Jabatan Muzium Malaysia, Jalan Damansara, 50566 Kuala Lumpur
参观时间:每日9AM-5PM(售票处 4:30pm 关闭)
入门票 : 成人 RM2 | 乐龄人士 & 残疾人士 RM1 | 没穿著校服的中学生 RM2 |穿著校服的中学生/小于12岁的孩童/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会员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