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銮21日讯)巴罗开埠发展功臣是黄人望还是黄重资?巴罗发展史实近来引发争议,来自巴罗的一名媒体人兼文史爱好者出示大量取自国家档案局的文献,证明黄重资曾为巴罗发展付出的心力。
上述争议开端源于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今年农历新年,前往巴罗出席新春团拜活动,曾提到黄重资父子是巴罗开埠初期的发展功臣,他也姓黄,因此对巴罗倍感亲切。
上述言论引起永春黄人望家族会不满,日前出面声称该家族会宗长黄人望才是率众开埠巴罗的先驱,谴责有人提供错误的资料给巴罗新春团拜工委会,导致黄惠康说出与史实有出入的言论。
文史爱好者张纹综今日出示国家档案局的文献,力证黄重资是巴罗开埠发展功臣。
他透露,本身受托提供巴罗文史资料给巴罗新春团拜工委会,上述资料由该工委会呈交给黄惠康过目,让对方了解巴罗的发展概况。
张纹综说,他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去年耳闻家乡的地名是从马来文“Paya”译音而来,对此深感疑惑,便开始寻找家乡的历史轨迹。
9月展出文献资料
他指出,在收集相关文献与资料的过程中,他从新山国家档案局取得的文献发现有一名署名“黄重资”的人士,曾在1920年致函英属柔佛州土地局,信函内容称自己代表居住在巴罗的华裔申请一块20英亩的土地作为墓地。
“我当下直觉认为,为华裔申请墓地的人应该是很重要的人物,也好奇他的身份。我一路追踪下去才发现他是1916年,第一个成功在巴罗申请土地的人。有关文献录存于新山国家档案局,档号为《C.L.&M897/1916》。”
张纹综说,根据文献显示,早期开发巴罗的重要先贤除了黄重资,尚有黄人望、李奏及黄重资的儿子黄光炳。
他当时将所有文献交给巴罗新春团拜工委会,只因事后报导仅见黄重资父子的名字,才引起黄人望家族会的不快。
“我要强调的是,我对各位在巴罗发展史上有功的先贤,包括黄人望持有最高的敬意。然而,黄重资在巴罗发展史也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不是我曲解或误导史实。”
他透露,他拟于9月在巴罗展出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开放民众参观,让巴罗历史的原貌更加完整。
黄重资巴生经商 儿子黄光炳更广为人知
文史爱好者张纹综表示,虽然新山国家档案局录存的文献显示黄重资对巴罗的贡献,但当地人却似乎对“黄重资”这号人物一无所知,大多数只知道他的儿子黄光炳。
这是因为黄重资经商地点集中在巴生,在巴罗的开发工作多为向当时的英属政府申请各项建设,例如申请土地、清理森林、墓地及成立巴罗学校等。“黄重资在巴生也有许多捐款行善的事迹,直至晚年才移居巴罗,并以太太陈铅娘之名,联同另一名女士郑于娘合力筹建灵山寺。”
黄重资逝世后,其子黄光炳继承父业,致力于巴罗学校的建设发展,担任该校董事长23年,更曾任巴罗灵山寺重建委员会主席,重建灵山寺。
资料档:父子功在社会
(A)黄重资
黄重资1868年在中国福建省永春县出生,成年后远度南洋,在巴生以“新迪发”商号之名经营与橡胶土产、酒及杂货等生意,并为巴生五条路观音亭出钱出力。
相关历史文献显示,他曾于1916年成功在巴罗申请土地、1920年申请墓地,并在1926年成为巴罗学校的发起人之一。黄重资于1943年过世,享年75岁。
(B)黄光炳
黄光炳是1903年在中国福建省永春县出生,为黄重资次子,20岁随父前来南洋洽商。
他于1926年移居巴罗并成立“迪发兄弟公司”经商,曾在1950年代紧急法令时期担任巴罗乡村委员会主席,1955年至1978年担任巴罗学校董事长,1967年成为巴罗灵山寺重建委员会主席。1982年过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