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年时间的筹备,华中戏剧社精心策划及呈献的“第9届人生剧场《凿》”,将于9月12日,傍晚7时30分,及9月13日,下午1时,在华中一力厅隆重登场。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戏剧社社员将一段属于峇株人的故事搬上剧场舞台,走进峇株老街,坠入老街坊的往事述说,仿佛参与了峇株过去的发展,“凿”出属于在地人的时光记忆。
《凿》是一部以老街故事作为剧场题材的戏剧演出,通过老街坊的口述历史呈现,让年轻一辈的峇株人了解这片土生土长的“家”,也让老一辈的峇株人缅怀当时的点滴。
华中戏剧社指导老师余秋坪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这场剧长52分钟的戏剧演出,原定2014年杪在老街进行街头公演。
由于涉略范围过广,再加上无法敲定详细的演出细节,因此展延至今举行。
“我们在等待的途中,获得吉隆坡唱吟者剧团团长梁家恩及本地剧场工作者蔡德耀的加入,他们分别担任编剧及执导工作,丰富了戏剧内容。”
“凿”开故乡历史
她提到,这次的公演共获60名社员参与筹备工作,从每周至少两次到老街与当地的老街坊访谈,记录与整理老街历史资料,到43页的剧本出炉及彩排演出,都包含了社员的努力。
“这群孩子对‘老街历史’这样的题材并不感兴趣,但在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被封存在这片土地上的记忆,如同剧情般,尝试去了解和体验,重新认识峇株。”
她冀望,通过这次的剧场表演,能够鼓励更多人“回乡看戏”,在峇株塑造观赏剧场的艺术风气,同时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剧场工作者的身份回到自己成长的家乡,华仁中学校友蔡德耀在教育学弟学妹在戏剧演出中感受生命与人之外,同时也自我反思,哪个样子才是这片土地最真实的面貌。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反问自己,历史真的重要吗?忘记了会怎么样?就像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所以我们去凿开了它。用口述历史所采集的资料来呈现戏剧,意味了戏里的每句话,都是从老街坊的口中说出,更贴近真实情况。”
他透露,由6名社员担纲演出的《凿》,将以更简化的方式呈献在观众眼前,其中就以一人分饰多角以及仅利用简单的道具及场景布置,考验社员演技,展现非一般的戏剧张力。
戏剧社员全心付出
踏足老街,记录著老街坊的故事时,令担任制作人及主要演出的学生郑婉怡及叶瑀玄了解到,若再不去记录,这些曾属于峇株背景的一部分,都会消失。
来自彭亨州的叶瑀玄表示,尽管自己不是峇株人,也不熟悉峇株的历史文化,但在参与《凿》的筹备工作时,仿佛令自己成为了记忆里的一部分,让他爱上这片求学的土地。
“在这段期间,戏剧社社员一起研究厚厚的剧本,一起经历失落,直到公演即将来临,我们都很认真地对待。”
郑婉怡说,《凿》因之前的搁置演出,让不少原本在团队里的高三学长姐因毕业无法继续参与,使得演出一度面临取消。
“幸好在指导老师及社员的坚持下,让《凿》能够登上戏剧舞台,让观众透过小剧场,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
华中戏剧社鼓励社区民众踊跃购票看戏,详情可浏览该社面子书专页(峇株华仁中学戏剧社),或联络郑婉怡(016-74399995)、黄俊贤(012-7953568)或联课活动处(07-4326724/43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