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3日讯)雨量增加、发展迅速,使得新山多个地区抵挡不了一场场的豪雨来袭,凸显新山的整体排水系统欠缺完善,城市规划师认为,目前在发展地区兴建缓冲池对防灾有绝对的作用,但事后的维修更是至关重要,以免一切的努力付诸流水。
城市规划师吴莉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2007年开始,政府已规定12英亩以上的发展项目,需划出3%至5%的面积来兴建1.5公尺至2公尺的缓冲池,这也是目前为止,减低水灾的较好方式。
“发展商兴建前,需根据该地区之前的雨量,计算出100年后的雨量,加上树林被开发后吸水效果下降的情况,来决定缓冲池的兴建大小,简单来说,这就是取代树林的设备,先储存雨水,再适时地排出。”
她续说,由于新加坡四面环海,将水排到海边的所需时间较短,反观我国面积较大,如柔州的埔莱河上游至下游距离就已经很长,缓冲池能控制将水排到河流的时间,避免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周边地方发生水灾。
检讨执法不严
她举例,数年前,古来常发生水灾,但自从政府在士乃往古来收费站兴建约20英亩的缓冲池后,该地区明显减缓水灾问题。
“目前为止,运用缓冲池减低水灾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所以政府需腾出适合地段来兴建。”
然而,据她观察,一些兴建已久的小型缓冲池现已杂草丛生或堆满垃圾,这将导致缓冲池无法好好运作,效果不彰。
“自缓冲池的措施实施以来,发展商完成后,就需交给政府单位去管理维修,但是纵使缓冲池建好了,一旦疏于管理,日后将会长满野草,使到的面积约来越小,也将无法有效存水。”
吴莉莉指出,虽然发展商需根据条例兴建缓冲池,但部分发展商兴建后面积,是比规划时的面积小了一些,有些发展商也会分期兴建缓冲池。“当局的标准其实是完善的,但是执法却不严,这点需要改进。”
提升旧区水管解燃眉之急
新山早期发展的排水系统较不完善,所以水灾的情况较为频繁,城市规划师认为,在短期内,当局应先加速提升该些旧区的排水系统。
城市规划师吴莉莉说,新山柔佛再也于约70年代开始发展,当时排水系统较小,有些毁坏后就没修复,造成周围发展地段无法与之衔接起来,所以一场大雨,雨水没及时排出造成。
“政府在短期内要先加速提升水沟排水系统,或寻觅适合的地段,建造缓冲池。”
针对新区实达英达花园日前豪雨成灾,吴莉莉指有点惊讶,相信是上游地区开发快,缓冲池一时无法发挥效果才致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