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电视剧经常出现棒打鸳鸯的情节, 不论古今, 总有人横在爱情中间以“为你好”为名高举反对大旗,虽然不支持固然有它的理由, 但台湾著名作家吴若权说过:“不被祝福, 更要追求幸福”,在对抗的路上,有人放开对方的手,有人还在坚持, 有人即将携手走进人生另一阶段,他们用经历告诉我们:爱情与亲情,不一定非得二选一。
【刚求婚】30岁•史蒂文:坚守爱情也不忘为人子
和女友交往3年半,上周末求婚成功,交往期间,有2年8个月不被家人认同,尤其是母亲。女友无法根治、必须长期服药的躁郁症是主因,但我在交往前就已经知道她的病。我阿姨也有类似的病,母亲对这个病有极大的恐惧,在她的认知里,那等同于神经病,而长期服药可能对生育造成影响,她也有所顾虑。
我父亲其实也持反对票,但他是沉稳的生意人,他给我一个期限,让我分手;母亲的举动相对激烈,她因此酗酒,喝醉了就打我、咬我,有一次把我的手臂咬出满满的齿印。其实,她第一次为这件事动手时,我们打了起来,但女友是我的人生导师,给我很多启发,让我成为更好的人,那一次之后,我选择以一个男人的姿态去承担,每一次我妈喝醉对我拳打脚踢,或是对我通宵训话,我都耐著性子听。
因为这件事,整个家族都把我看作老鼠屎,坦白说,我的家庭条件不错,我可以说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男人,但为什么偏要选一条辛苦的路来走?间中,我们曾两次分手,一次一个多星期,一次长达一个月,分手对当时的我来说,应该是“解脱”才对,第二次分手后甚至试著和其他女生联络,但最后发现自己非她不可。我母亲的手段极端,那2年8个月里,几乎没法像一般情侣一样约会,母亲会在车上放跟踪器,不管去哪,都有个人在追踪你,要出远门被她发现,就演变成母子大吵、旅行泡汤,但女友从来没有为此发过脾气。
我是独子,已接手父亲的生意,知道家里对我的寄望。我去拜访女友的医生,了解情况,知道这个病会随著年纪渐长而恶化,我知道将来可能有很多东西必须承担,包括孩子出世若有什么问题,也必须面对。但同时,我也知道女友是积极面对生活、勇于对抗病情的人,她会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抱持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我们在思想上互相依靠,很有共识。
先接受父母的“反对”
人生那么长,谁都无法保证另一半会永远安康,反正其中一方出事了,另一方就舍身照顾,有一天我生病了,她也会照顾我。再说,我之前有过两段恋情,其中一个女友控制欲很强,这难道就不是一种病态?“我和她在一起没有错,错的是那个病”,这是我的态度。在这么长的“抗战期”里,我一直没有忘记作为人子的责任,没有因为这样和家人翻脸,双亲节、父母生日,我都做该做的事,朋友问:“被反对成这样,你不恨吗?”恋情不被祝福,你会开心吗?当然不开心啊,但父母毕竟是父母,你要他们接受,你就得先接受他们。有句话我很想对年轻朋友们说,简单的东西要复杂地去看,复杂的东西要看得简单,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效益便能加倍。
上周末的求婚仪式,我家人都出席了,他们现在已完全地接纳,我母亲能和女友开心谈话,还会特地煮好吃的给她。她的突然转变是有一次又对我发脾气,随手抓起家里的奖杯把我打伤,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抱著她,她接著向朋友哭诉一切都是基于爱我,她的朋友对她说:“你爱他,却打他,让他难过,你不心痛吗?”后来,父亲先踏出第一步,随我去见女友的医生,再逐步地接受我们。
【坚持中】30岁•阿文:感情终究是两人的事
阿文目前在菲律宾生活,女友是当地人,家人因文化差异反对恋情,“其实也没有直接插手,都是用间接的方式,女友爱喝酒又有刺青,传统家庭比较难接受。”他指家人的态度并不强硬,只是偶尔会提出问题作为“提醒”,“‘她那么爱夜生活,你喜欢吗?’‘她做的菜你吃得习惯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很庆幸他们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即使不喜欢,也仍是友善地对待她,我俩也以相同的态度回应,不会为了这事破坏和家人的感情。”
他坦承,自己是抱著既然爱了就要爱到底的心情,家人的意见影响不大,“感情的事最终还是回到两个人如何相处,至于家人,反正我们就继续‘讲道理’。”关于自己现时不听老人言,会否担心将来后悔,他笃定地答:“不会!”
两人交往2年半,虽说还未真正地获得家人的认同,但恋情始终不受外力影响,稳定地发展,比起一开始,家人也似乎比较能接受。未来有何打算?他说:“就这样继续走下去啊!”
【已分手】31岁•布兰登:比从前了解心之所向
布兰登和前女友分手时已交往七年多,他母亲从这段恋情一开始就持反对票,但他的前女友由始至终不知情,“她知道后一定会很难过,我想保护她,所以一直都是独自面对。”
他说:“还没正式交往前,有一次三两好友一起到我家玩,她是其中之一,我妈比较传统,看见她和其他男生互动亲密,留下坏印象。后来我们在一起了,妈妈就总是有意无意提醒我对方不适合我。那时候我19岁,觉得‘反正我选择的你都不喜欢’,那我也不管,我就是要硬碰硬。当然,那时候我是真心想要和她在一起的。”
虽说和前女友都在外地工作,不常和母亲见面,但有一段时间为了这段感情,布兰登经常和母亲吵架,“我们的通讯几乎都是以怒挂对方电话结束的。我很少回家,她就写信托我弟拿来给我,还搬出爸爸、外婆等长辈也不支持这段恋情来支撑她的论点。”布兰登无奈指:“她其实也反对我姐和我弟的恋情,那种八字不合的理由,我真的没法接受。”
他曾默默努力希望母亲能对女友改观,新年时用女友的名义送礼篮,双亲节送礼物也是用两个人的名义,但母亲最终态度放软,并非因为真正地认识并接受女方,“我们在一起接近4年后,她觉得没办法了,反对也没用,十几岁可能是我不会想,但廿几岁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我妈不反对了,我却自己放掉了。”他坦言,到了某个年龄段,发现两个人已经不适合再作为人生伴侣走接下来的路,但回望过去,他并不后悔,“我那时候确实是抱著就算断绝母子关系也要对抗到底的心情,因为我没做错,你也无法给我能被接受的理由,你不能因为你是我母亲,因为你不喜欢,就要用权威让我屈服。如果那时你是看到女方和其他男生接吻,你反对,那OK,但事情不是那样。”
这段恋情在3年前划下句点,而他如今也有了新的伴侣,“我妈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但那不重要,因为我比以前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注:以上皆为真实故事,为保护当事者,全使用化名。
【专家说】两性专家、性学专家吴启铭:遇到反对先反思
现实生活里,如电影情节般遭遇强烈反对的爱情其实并不多,大多只是身边人强调他们“不支持”的态度。而当事人最常犯的错是即便知道伴侣一如亲友所说,却怀抱对方可能会改变的期待。比方说对方好玩、花心,即便知道,也期待他会因为和自己在一起或是步入婚姻而有所改变。往往就是因为有这种期待,当事情照著外人所预料的情节发展时,会有一种被说中的挫败感,进而衍生“那么多人说你不好,我还是选择信任你,你却让我失望”的情绪。
10几岁的爱情是越被反对越要在一起,在心理学上称做㑩密欧与茱丽叶效应,但年纪越小,也越顾虑身边人的感受,越容易被动摇。年纪稍长,家长的年纪也大了,双方比较不会起激烈冲突,有了社会历练、谈过几次恋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会把旁人的劝诫听进耳里,同时也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判断。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当你遭遇反对犹豫不决时,问自己:“在这段关系里,我还在坚持什么”,如果知道对方确实有问题,但心里还是想和他继续走下去,那你要对自己负责。
从来没有数据能说明不被看好的爱情究竟是美满的多或是告吹的多,我们常说当局者迷,但身边人又看得有多清楚?毕竟真正在一段关系里的人是自己。面对亲友的劝诫,不要抱著“我就是不要衰给你们看”的心态,试著想一想是否有其他选择,若最终决定坚持己见,告诉亲友:“谢谢你们的意见,我会把你们话放在心里,但现在的我还是想再试一试,也会好好保护自己,若情况不如所想,我会做出其他选择。”,以此避免非得二选一的激烈冲突。
【两性调查局】逾半数认为 有阻拦也能爱到最后
《东方日报》针对“鸳鸯是否经得起棒打”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共有393人参与。结果显示,有42%人认为旁人并非无故反对,不被看好的恋情通常无法走到最后;反之,58%的人认为只要有心坚持,就能不顾阻拦,将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