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的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曾连续降至双位数,眼看疫情似乎受控制,政府决定准许有条件复工,工商业界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助于止血,不过民众和一些专家存在担忧,觉得操之过急,两种看法都有合理的考量。
政府的压力在于国家经济和财务,根据首相慕尤丁的说法,行动管制令期间,国家每天损失24亿令吉,若不松绑管制,将带来更大冲击。
为了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我国实施第一阶段行动管制令,从3月18日起至3月31日,为期14天。接著又宣布展延行管令,分别是4月1日至14日的第二阶段行管令,以及4月15日至28日的第三阶段行管令。
目前的第四阶段管制令到5月12日结束,不过在未结束前,政府就宣布准许5月4日复工和放松管制,包括准许人数少的体育活动,可以堂食等,突然间就向前大迈步,进入宽松阶段。
大部分州政府不跟随联邦脚步,决定先研究探讨,制定出属于各州政府的指南和准则,因此暂时维持不复工、不准堂食、禁止体育和社交活动,出现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不同调的情况,令民众和业者感到困惑。
实际上,5月4日和5月12日差距一个星期,联邦政府可利用这段时间拟定更为周详的退场策略,州政府、业界、民众也有充裕时间准备,避免陷入混乱,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一个星期来观察疫情趋势。
后行动管制令时期的挑战更为艰巨,经济复苏、疫情防控、民生问题、民众意识都要进入到新常态,我们需要端出谨慎、细致的退场计划,错误判断将导致行动管制令的牺牲前功尽弃,尤其是经济代价已经付出,如果后行动管制令时期再次出现疫情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公司、市场、工厂、办公大楼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为雇员测量体温、硬性戴口罩、减少劳动力,尽可能鼓励员工在办公,若监督出现漏洞,可能会发生群体感染。
餐馆或门市要为顾客量体温,准备洁手液,设定社交距离,记录资料等,不能为了方便生意枉顾防范。
即使行动管制令放松了,民众也要开启新生活模式,勿涌往街头和餐馆,呼朋唤友大聚会,而是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减少聚集,注意个人卫生,为自己制定出个人的退场策略。
比较令人担心的是,疫情还未真正结束,风头被病毒遮盖的政治纠纷开始冒出,国民联盟政府内部,巫统和土团党分歧声音渐响,官职分配酝酿不满情绪,两者虽然合作组成政府,但是权力角力依然汹涌,希盟的动作也未停止,比如柔佛希盟表明欢迎土团党和其他议员退出国民联盟,转而与希盟另组柔州政府。
忙于政治内斗曾让我们在疫情防控上大摔跟头,若不吸取惨痛教训,历史可能重演。
穷死还是病死,不是必然的选项,而是大家都不愿出现的极端情况,小心翼翼地游走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索一样困难重重、惊险万分,除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业者、民众、政治人物也应负起责任,防范疫情,一步接一步地走完钢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