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执政即将迎来一周年,从上台至今的表现宛如迷失在大海中的船,找不到方向,一方面要推行改革,一方面又向马来人支持率妥协,选前营造的革新形象,已沦为舆论口中的U转政府。
默迪卡民调中心公布3月调查显示,受访选民对首相敦马哈迪的表现满意度大跌,从去年8月的71%下滑至46%;而只有39%大马选民正面评价希盟政府。
其中,“国家正朝错误方向前进”选项的人数大为增加,从2018年8月的24%上升至今年3月的46%,这说明接近一半的选民认为希盟的施政方向错误,不获得认可。
希盟上台初期,推出了不少改革,想要履行承诺,岂知低估现实残酷,而且政策在不够周详情况下就宣布,像白鞋变黑鞋、外劳政策(人头税、不准请外劳当厨师)、偿还高教贷款、如何废除大道收费等等,都引起了民众、商界的批评。这些不满都遮盖了希盟在体制改革和民生问题上做出的努力。
在马来保守派、王室的压力面前,希盟选择退让,导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罗马规约》的签署受挫,相信会令不少支持人权、民主的人士感到失望。大学预料班名额增加,保留90:10的固打制,更会引起非马来人的不满。
马来社会对希盟支持原本就不高,且对希盟的改革感到不安,像委任非穆斯林出任财政部长、总检察长及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等要职,签署涉及种族的国际条约,以及上台初期没有强调马来人优先论,使马来人对政府信心更加低落。
马来人对政府在宗教和种族课题上的立场感到焦虑,非马来人不满政府在教育、保护人权、消除保护政策上的退却,商界和投资者对政策U转无所适从。希盟面对这样的情绪,是希望以平衡各方来缓解民怨,甚至是担忧社会陷入分裂,但如今看来是左右都不讨好,确实很难让人觉得国家在朝正确方向前进。
希盟以改革、打造新马来西亚、带来与国阵不一样的风气、破除种族主义等,而赢得民心取得政权,希盟面对巫伊联手形成的马来社会右倾氛围,似乎未有应对良策,而是采取妥协。
希盟政府向现实压力低头,失去了大选前的气魄,一些措施若实行本该是历史性的政绩,却因顾此失彼而黯然无光,在第二个执政年希盟政府是时候驶向明确航道,为国家奠基下正确和真正惠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