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敦马哈迪日前重申,废除大道过路费,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虽然这是希盟在大选前的宣言,但大选前,马哈迪已在多次场合表明,不赞同废除大道收费。这也成了当下希盟的两难。
毕竟,作为希盟的首相,马哈迪是有责任履行希盟的承诺,但作为一国领袖,其有责任避免为了短期利害,而牺牲长远的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避免让下一代子孙来承担这一代人的负担。
尽管,国内的主要大道如南北大道,是由公积金局及国库控股属下的UEM集团所拥有,同时政府属下官联公司也持有多家大道公司股权,但要废除大道的收费,政府须要作出庞大的赔偿。依据工程部长巴鲁比安最近在国会公布的数据,政府若废除大道收费或需承担高达逾4000亿令吉赔偿。
实际上,从经济角度言,天下是没有白吃的午餐,尤其涉及到公共资源的运用时,表面上免费的东西,往往其代价或成本是须通过其他方式来承担的。
譬如,先不论废除收费前,须接管大道特许经营公司的成本,一旦大道免费后,维修道路的费用,应由谁来承担?如果是政府的话,是否意味著将排挤,原本可用于发展其他公共交通项目或社会发展的资源?
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国债高筑之际,“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甚至会形成如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Garrett Hardin)所言的“公地悲剧”,即无节制、开放式的公共资源使用,最终将对公共资源带来灾难。
大道免收费的“公地悲剧”,近年来就有中国的例子。中国在2012年开始,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惠民政策,就引起诸多的争议及反思,因大道免费引来庞多的车流,最终导致更多的拥堵、混乱和时间的浪费,更有人称它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政策”。
在我国,大道每逢佳节时,如华人农历新年、开斋节也会出现大排长龙,拥挤的现象,如果免费通行,会否也会形成另一种“公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