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届大选日益临近,在废票论热议之际,社运领袖玛丽亚陈宣布辞去净选盟主席,表明有意在来届大选,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在希盟旗帜下上阵,以推动社运议程。
尽管如此,玛丽亚陈的举动,除了遭到国阵领袖批评,指这印证了他们过去的指责,净选盟沦为反对党工具外,也引起一些人质疑,玛丽亚陈是否背叛了人们过去对净选盟的支持。
然而,社运分子为了落实改革、理想,而走向参政之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华教运动从1982年的三结合(郭洙镇、许子根、王添庆、江真诚等加入在朝民政党)到1990年的两线制(林晃昇、李万千、柯嘉逊等加入行动党),以及1998年安华被马哈迪革除官职及党职后,掀起的烈火莫熄运动,都不乏社运分子(如西华拉沙、蔡添强等)投入政党政治,以实现所追求的理想。
反之,对政党而言,不管是在朝或在野的,也尝试吸纳社运份子,以收编社会运动的力量,壮大本身的政治势力,如马哈迪任首相时,就招纳大马穆斯林青年运动领袖安华加入巫统,更让安华在党内平步青云,一度被视为首相接班人。
当然,这过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的如安华,把伊斯兰化的理想、改革带进了体制;也有喊著“打进国阵,纠正国阵”却最终被国阵纠正,安于体制的华教份子。
无论如何,从当年华教的参政,到玛丽亚陈以个人身份在希盟旗帜下上阵,这种依附于主流政党的模式,以及奉行社运与选举路线的社会主义党的政途,其实也反映著我国社运或社运分子参政之路,在种族政治当道,以及单一选区制局限下,依然充满著各种阻碍及挑战,还无法形成如韩国、香港以及台湾的社运政治化,也不足于成为一股独立强大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