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两项重要的政治指标,一为14日希盟主办的爱国锄盗集会,主办当局宣称的2万多出席者,相对伊党9月于东海岸登州的20人集会,多少都能反映当下希盟的人气指数、动员之能力。
尽管希盟的一些领袖以集会遇上学校假期、内部协调等理由,来合理这场嘉年华会集会宣传不足、出席者不理想局面,但无疑的是,希盟如要在来临的大选,进驻布城改朝换代,还需要加十把劲。
当然,这不意味著在308及505大选时,国阵华基政党,马华、民政或人联党,就此能扭转乾坤。在城市地区的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或许会对希盟的政策、方向,甚至希盟一些领袖言行,如马哈迪过去的政绩有所不满,而没有了308或505般的高昂激情,但依目前的情势而言,华裔会否大规模的回流国阵,依然是充满疑问。
至于马来社会的政治倾向,在巫统频频向伊党一些领袖示好之际,希盟的土著团结党及诚信党,能对巫统及伊党带来多大的冲击,依旧有待观察。尤其当权政治人物及官联公司的一联串丑闻,加上经济低糜的气氛,会否带动起马来人的政治改革?而这样的改革是朝向更保守的宗教主义,还是开启体制的革新,充满著变数。
反之,巫统主导的国阵,在下周五27日于国会提呈的财政预算案,将是来临大选前的最后一份预算案,这不只决定如何分配国家的资源,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牵动来届大选时的政治版图,为另一项深具政治意义的指标。
然而,在连续多年财政赤字、国库空虚下,政权的合法及道德上都有缺失当权者,要如何调动资源,在推动经济转型、国家发展之际,又能取得笼络民心和巩固各方支持的效果,进而保住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