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仍是你的壮年?别高兴得太早,生育率下降趋势,人口老化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2050年后的我们,恐怕难以避免、难堪地成为社会负担。
我国已在草拟社工专业法,因为到了2030年,大马60岁以上的国民将占15%以上,正式迈入老人国。来得及吗?迟到总好过没到。
身体退化、贫困、疾病、独居,是老人的通病,以后的我们也是这弱势一群,且对社会造成的负担,将是比任何一代的老人更沉重。
现在的青丝少壮、以后的白头老人们,是否曾意识现在对社会的淡漠,将是未来的苦果呢?
养老金是决定老年生活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但有钱不代表可以自理。种种的健康问题、缺乏运动导致的肌力退化,都会让老年人尴尬地求助于人,不是经济求助,就是照护求助。
送自己进安老院就一了百了吗?若制度不完善,安老院素质参差不齐,安享晚年梦恐怕难圆。
生活压力的残酷,导致很多年轻人视生育为噩梦,未来国家栋梁的数量越来越少,将来构建幸福的乐龄社会,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乐龄政策是否正确执行、安老院是否如幼儿园般受到良好管制等,都需要现在的婴儿长大后去推动及监督。当老人数量越多(尤其是无子嗣老人),照护人手的资源与分配就越严峻。
早前默迪卡民调中心披露民调结果,指大部分年轻人政治冷感。这令人想起常听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吹水者说,以后有钱就移民,就算有孩子,也会想尽办法送孩子出国,不会留在“没有前途”的马来西亚。
有钱可以任性,但多少人有能力这样任性?一般中层人士,花光积蓄送孩子出国深造后,难道想孩子以后供养你吗?未来的世界,可能人在国外同样自顾不暇,到时人又老钱又无,只能做个愤怒老人,埋怨这个那个。想想当年的我们,又是如何遗弃未来的马来西亚呢?也有人保持消极心态,认为自己没可能活到老年。现实是,除了逆天意自杀,从来寿命的长短由不得你。
自扫门前雪,是OK的,但若有幸活到暮年,就很可能吃到一代人集体种下的果,果实是苦是甜,要看浇花施肥过程如何。
除了做好个人准备,也应多留意时下老人的困境,多关心国家福利政策走向,才能知道人老了除了钱,健康、活动空间,心理上还需要什么?现在的我们又该如何为未来的社会乐龄福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