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亚马孙第一代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面世,开启了新的阅读模式。同年苹果公司也发布了第一代Iphone,2008年7月11日,苹果公司推出iPhone3G。自此,智能手机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时代,三星、黑莓、vivo、小米等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随著电子阅读软件的出现,纸媒会不会随著电子媒体而被淘汰,成了出版业担心的话题。
纸媒会不会被淘汰有待时间来验证,但是电子阅读的崛起却不容忽视。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亚马逊中国发布针对一万多位受访者,以及来自亚马逊数据分析形成的亚马逊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就显示,电子阅读普及率近三年连续攀升,有84%的受访者还表示,未来计划阅读更多的电子书。由此可见,电子阅读已成了趋势。
有人说,电子阅读的崛起加深了浅阅读的现象,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笔者非常不认同这种观点,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阅读观之间只有分立,没有对立。我们在不同的读本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进行过滤,其实无所谓深浅,只有读与不读。”这段话可是说出了笔者的心声啊。
笔者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些“假文青”把电子书贬得一文不值,会来抬高实体书,什么看电子书不能称为书,看电子书不舒服没有感觉等等,听著就让人作呕。的确,实体书的触感分量等因素为人带来一定程度的愉悦感,但笔者更认为,无论是电子产品亦或是纸本,它们只是一个载体,有没有感觉,好不好看取决于内容。书只要好看,什么样的形式也无所谓。笔者不相信一本包装精美,内容却嚼之无味的实体书,会让你很有感觉。
笔者是个爱阅读的人,家中收藏了很多书籍,书架是买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大专求学时期,买了人生第一架智能手机,于是开始转成阅读电子书。其实,笔者认为,无论是电子书或实体书,都各有自己的优势,但以笔者本身来说,会更倾向于电子书,实体书固然好,但在马来西亚,书籍的价格太昂贵了,一本在书店卖上四五十令吉的书籍,在不侵犯知识版权的前提下,同样的书籍在电子书城里以半价就能买到。而且重量也轻,只要有一部手机或电纸书就可以了,轻松且便利,随身携带随时阅读。
再说,如欲想购买专业的书籍还需提前下订,等一两个月后才能拿到书。电子书就不同了,书籍丰富全面,也容易寻找,简化了购买实体书的繁琐过程。而且在全球暖化的同时,电子书可是真正的环保减碳,节省纸张,零树木砍伐,为地球减低负担。
无论如何,就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电子书和实体书也各有拥护者,所以不必刻意去贬低任何一方,只要书的内容好,什么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