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政府以减少石油的津贴,让汽油及柴油价格每公升调涨20仙后,也引来民间的连锁反应,尤其运输业者已表明成本将转移到顾客上。因此,汽油起价,可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带来的通货膨胀,无人可幸免。
政府以合理化津贴机制,削减汽油及柴油的津贴,固然有助于减少政府的赤字、保障财政稳固,也可以减少燃油走私的问题。然而,这也显示政府所推行的津贴制度,不只形成人民对低廉燃油的依赖,无效益经济结构,更带来了种种的弊端,如津贴柴油跟市场柴油的差价带来的走私问题。
当然政府在减津贴起油价之际,另一边厢是否有提供对人民,对环境更友善、更节能的公共交通?还是继续把省下的资源,用于津贴无效益、不环保的产业上,如国产汽车工业?甚至这会否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城市设计概念,发展的政策?如为何我们的城市交通,是以高度消耗能源的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汽油起价,百物通货膨胀,这背后除了反映我们的经济高度对石油依赖外,在某层面上也显示我们的资源运用及科技处于低效率。因此,能源价格的波动,也牵动其他物价的高度调整。
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公共交通,甚至整个城市的规划,对油价波动的敏感,也显示我们的社会发展,对不能再生的能源─石油的依赖时,却忽略石油工业对人类、环境带来的破坏及灾害。
尤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议题,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趋势时,在发展形态上,政府的意识形态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仍然停留在从上而下的大型建设、硬体的设备,却从不考量社区的真正需求。譬如在柔州推动的边佳兰石化工业,要把边佳兰打造成亚太区最大的石油及天然气枢纽,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汽油涨价,百物通膨,或许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思考我国这个私人汽车横行、公共交通不完善,工商界高度依赖石油的国度里,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