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报殇来到第12个年头,不少人纷纷在面子书上留言悼念。惟,与12年前的愤慨与无奈不同,这项抗争运动已随著网络普及化而达到新的里程碑。这些年来,许多新兴中文独立媒体相继诞生,如早期的《自由媒体》到《独立新闻在线》、《当今大马》,以至成立不久的锰砂第一台、七彩fm等网络电台。至于面子书专页,若精心经营,也可以成为一个提供资讯来源的独立媒体。
这些新媒体的诞生不全然与报殇有关,但在很多时候成为突破媒体集团霸权的有力武器。它们除了打破资讯封锁,也在监督媒体起著积极的作用。此外,在反垄断之馀,还被赋予了多一层意义,即成为公民运动的推手。
这些新媒体改变了公众们对一般媒体的认知。它们摒弃传统媒体所秉持的“中立”原则,对各种课题表达明确的立场。就以最近的阿当阿里被捕事件为例,此事一开始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惟经过网媒大事宣传后,成功号召到上千人前往阿当被拘留地点声援,实践公民团结互助的理念。这是独立媒体的与公民运动并肩作战的又一次实战功绩。
此事值得鼓舞,但就长远来看,这些新兴媒体都面对永续经营的问题。无可否认的,许多异议媒体之所以受到一众网民热烈追捧,乃因主流媒体长期受桎梏,许多敏感讯息常常“被和谐”,又适逢政党轮替的历史关口,促使大家纷纷上网找寻真相。
如果有一天,主流媒体成功摆脱政府管制,可以自由发言,独立媒体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里可以看一看外国的例子。台湾解禁后,媒体界百花齐放,但之后由于大财团的垄断,各主流媒体往往在报导时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而不是公共利益,新闻成了变相的商品。这现象催生了《苦劳网》、《新头壳》等秉持著真正新闻原则报导的独立媒体。
基于永续经营与赚取盈利的需要,商业媒体往往是个结合提供资讯、消遣、娱乐等功能的综合体,而且为了取悦读者,往往有媚俗的倾向。而独立媒体正好可以弥补这一弱点,成为为公共利益发声的存在。只不过理想不能当饭吃,非营利特质往往成为独立媒体的死穴,如之前的《独立新闻在线》、《The Nut Graph》等,纷纷因资金耗尽而熄灯。
许多人对媒体持有矛盾态度,我们一方面希望媒体维护公共利益,却鲜少以实际行动去支持有改革魄力的媒体。是时候打破慈善观念的藩篱,踊跃捐助为弱势群体发声、支持公民运动推动社会改革的独立媒体,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行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