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雪兰莪州瓜冷县的万津出产不少农作物,嫩姜就是其中一种;事实上,销售到巴生谷市场的嫩姜,大多数都产自万津,由于那里地质肥沃,适合栽种农作物,所以成为雪州农业种植区之一。
民间俗语云:“早上吃姜,胜过喝参汤”,适量食用姜对身体有益,加上姜是餐馆家庭烹饪常见的调味料,所以姜的市场需求,一直都颇为稳定。
生姜主要分成嫩姜与老姜,嫩姜又称为“子姜”,一般播下姜种,到冒出翠绿姜叶,大约五六个月后,嫩姜就可以收成。持续种植9个月后才采收的,就是老姜。
在万津种植嫩姜数10年的农主刘东球(58岁)指出,其种植的嫩姜包括印尼种和沙巴种,两者种植出来的嫩姜不管是肉身或香气,都几乎大同小异。
他说,不过,两者的成本价格却相差悬殊,沙巴种的成本要比印尼种贵上一倍,由于沙巴种比较吃香,因此较为缺货。“上次我买沙巴种每公斤就要价大约12令吉,而印尼种每公斤则要价5至6令吉。”
“由于沙巴种会比较少病及容易照顾,所以我一般会以沙巴种作为首个选择,但因为沙巴种偶尔会缺货,所以我就改种一些印尼种嫩姜。”
他说,从播种开始算起,大约6个月后嫩姜就可收成。而最近栽种这一批,预料在靠近农历新年时就可以收成。
刘东球在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嫩姜外,刘东球也种有黄姜、香蕉、番薯和玉蜀黍等农作物。刘东球指出,他从小就跟随母亲进入芭场工作,在这行至少有40年。
他说,一开始,他以种植蔬菜为主,但因为种菜较多工,加上菜价波动高低起伏,因此之后他就集中精神转种嫩姜和玉蜀黍等。
姜忌连续栽种
“我们这里的泥土俗称‘树叶泥’,这种土质适合栽种农作物,但必须确保地质是排水良好的,由于姜怕过多水分,一旦农地出现积水或淹水,即使还未长全,也必须马上采收,否则不出3天,姜很快就会烂掉。”
他指出,嫩姜不喜好太过干旱或雨水太多的天气,因此如果农地地势较低,就要特别留意了。
“此外,姜忌连种,所以每栽植一次后就须转换种植其他农作物。而我本身,就是姜和玉蜀黍一直交替转换种植。基于喜好,我目前也在姜的农耕地旁,种植一排芋头。为了抵抗病菌,我们会在叶子上面喷洒农药,但如果雨水太多,姜叶也会变成黄色,看起来不美观,但基本不影响泥下的嫩姜生长。”
进口姜影响价格
市场对嫩姜的需求颇稳定,不过姜的价格高低,却很容易受到进口姜的影响;一旦进口姜货源较多,本地姜的价格就会被压低,反之亦然!
刘东球指出,本地的进口姜主要来自泰国或印尼等国,有时进口姜的价格会较便宜,但懂得吃姜的消费者,最终仍会选购香气更浓的本地姜。
“目前大马市场还是以印尼进口的姜为主,反之泰国姜的货源已渐渐减少。”他表示,种姜说易不易,说难也并不难。一般上,种姜无需浇水,主要依靠天然的雨水,至于施肥则是在播下姜种的一个月后,当冒出翠绿姜叶后,就开始施肥。
“第二次施肥时,我们会在填土时混合一些鸡粪和肥料,之后看姜的生长情况如何,如有需要,就会再第3次施肥。”
黄姜叶可提味当香料
刘东球指出,嫩姜与黄姜叶不同,嫩姜叶没什么用处,只能在枯萎后作为肥料的一部分,但黄姜的叶子则可以卖到市场去。
他表示,在万津,目前有相当多农民种植黄姜,不过相较起嫩姜,黄姜的价格则波动较大,一般在开斋节前后或农历新年时,才会有比较好的价钱。
“而嫩姜和黄姜很大不同是,嫩姜一般作为煮食配料或直接食用,但黄姜和黄姜叶主要为提味,一般用来煮咖哩或煮黄姜饭等。黄姜不能放太多,否则会太涩。”
“黄姜除了肉身,上方的叶子也可以拿到市场去买,它的叶子形状类似香蕉叶,黄姜叶因带有黄姜的香味,所以被用来当香料,主要是在烹煮美食时发挥‘提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