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9日讯)槟威两地发现14座二战时期“小碉堡”(Pillbox),槟州政府有意申请列为州级国家遗产。
掌管槟州旅游与创意经济事务的行政议员杨顺兴今日召开记者会指出,槟州行政议会于2020年12月17日同意展开“小碉堡复修与保育计划”,至今在槟岛及威省分别发现13和1座二战时期遗留的小碉堡。
他说,州政府将通过乔治市世遗机构与各造,对小碉堡进行分阶段复修及长远保育工作。复修工作将分6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文献搜集工作,截至今年2月7日已完成约90%。
他补充,在2005年国家文化遗产法令下,建设至今已逾50年的小碉堡,被归属于“历史文物”。目前,世遗办公室正等待旅游、艺术与文化部书面回复。
他表示,由于这属于战争文物,世遗办公室也会在复修工作开始前,等待国防部书面回复,协助复修与保育工作。
针对有关复修与保育工作或耗时2至3年,杨顺兴坦言,无法预设年限,当局需时鉴定小碉堡地主并与之接洽,同时需咨询社区居民意见。
“一些小碉堡荒废多时,已被居民用作储存室,甚至改造成公园,所以需与居民讨论。”
乔治市世遗机构总经理洪敏芝表示,小碉堡在二战时代被视为当时最先进的防卫设施之一。其用途是让藏身其中的士兵,通过密封结构的小缝隙,攻击侵入的敌人同时,具备自我防卫功能作用。
“较为槟民熟悉的应是位于公巴,高达两层的小碉堡,还有位于新港的正方型小碉堡。”
她指出,槟州目前发现的碉堡类型,多位于海边和内陆,依相关地区地型条件而建。
“位于海珠屿大伯公庙前沙滩的两座小碉堡空间较大,其主要功用看似作为海防瞭望为主,较像是防卫功能为主。”
此外,她认为,小碉堡规划永续保育方案更为重要,需要听取社区居民意见,规划其未来的功能用途。
另一方面,杨顺兴和洪敏芝呼吁民众,尤其是登山友,一旦在山上发现不明建筑结构,可拍照后传送给世遗机构,共同守护历史文物。
“许多人偶尔发现不明建筑结构,均感到不明所以,殊不知都可能是时代文物,具有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