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10日讯)神剑划破夜空飞舞、精灵四处游荡,还有岛上蕴藏著大量的海盗宝藏等种种神话传说,令荒芜已有百年的十八丁竹沙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位于十八丁西北方向的竹沙港(有称竹山港,Pulau Kelumpang),坐落在通往马六甲海峡的河口处,百年前曾居住著一群海盗,惟海盗遭到英政府剿灭后,该岛已沦为人烟罕至的荒岛。
尽管如此,邻近的渔村,如十八丁至今仍流传著各种与竹沙岛相关的神话传说,尤其是不少老十八丁人,更言之凿凿表示曾目睹玄天上帝的宝剑,在岛上的夜空飞舞,抑或看见精灵在岛上徘徊,令人津津乐道。
曾从事讨海工作的老十八丁人彭永生(65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儿时已常听闻父亲每次出海作业时,竹沙港的上空偶尔在凌晨2至3时期间,就会突然划出一道长约10尺,宽约2尺的耀眼光芒。
“渔民指那道光芒其实是玄天上帝的宝剑,每当宝剑一出,就会亮如白昼,更传有一条凶猛的黑蛇居住在岛上,守护著宝剑。”
惟他表示,本身未曾见过那一道耀眼的“剑光”,只是在他20余岁时出海捕蚶时,确实常在凌晨5时看见有一颗橙色,如篮球般大的火球在岛上游荡,有时那颗火球还会漂移到靠近老港的海域。
“火球事迹不是传说,千真万确,很多人都有看过及作证,而那团火球可能是山林里修行的精灵所化。”
此外,他也透露,竹沙港曾是海盗的巢穴,一定还有文物或宝物存在,80多年前也曾有英国人前往挖掘考古,遗下10乘10尺的坑洞。
有鉴于此,彭永生认为,若任由竹沙港荒芜实在可惜,因此建议政府善用岛上的各种神话传说,将竹沙港进行包装,以推动旅游业。
另一方面,他补充,竹沙港是由3个小岛所组成,主岛面积约有2个半足球场,另一座有2个足球场大,第3座的面积则小过一个足球场。
“我建议政府兴建桥梁,将3座岛连接,再建设走道让游客步入岛内寻幽探秘,参观原始红树林、竹丛,以及两三棵需五六名成人才可环抱的参天古树。”
他也指当局还可将英国人当年挖掘的坑洞进行清理、建围栏,供游客参观,设布告板列出所挖掘到的古物,阐述典故,相信可吸引游客一游。
组成“铁三角” 十八丁旅游更上层楼
前任十八丁过港居民协会秘书周采霖(68岁)表示,竹沙港具有发展历史及生态旅游的潜能,若规划良好,该岛能与十八丁及老港组成“旅游铁三角”,使十八丁旅游更上一层楼。
据其所知,百年前的竹沙港居住了近百名从中国南来的海盗,他们以木浆划动独木舟,洗劫经过的船只或捉欧籍女性强奸,甚至割下女受害者的乳房。
“海盗的暴行引来英殖民政府的围剿,其中一名海盗漏夜抱著木制的玄天上帝的神像,浮游至十八丁过港,这些故事都是精彩的旅游卖点。”
退休渔民王明菊(78岁)则认为,将竹沙港辟为旅游区是可行之策,惟当局必须展开安全鉴定工作,包括岛内是否遗留武器或陷阱。
“我在10多岁出海捕鱼时,每日清晨5时,岛上都会绽放毫光,有一名年长者告知是岛内的宝物在发光,惟近二三十年已没有类似的神迹出现,原因不详。”
此外,当地居民叶亚平(63岁),以及林前森(79岁)都声言年轻时在每上作业时,亲睹似剑光芒半空飞舞神迹。
公元120年已有人定居 可发展成考古重地
太平文史工作者李永球透露,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竹沙港预计在公元120年时已有人定居,因此当地可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地。
他指考英籍古学家依文在1928年发现竹沙港,并于1932年从岛上挖掘出原史时代(Protohistory)的人类骸骨、珠饰、瓷器、玻璃及各种食物残渣,推论竹沙港在公元6至12世纪就有人类居住。
“随后,国大的教授聂哈山也在2008年率队前往考古,发现了5具人类遗骸等,进一步推算其实早在公元120年,岛上就开始有人居住,他们信仰大自然原始崇拜。”
李永球也是老太平民间故事《专吃华人的鳄鱼》的作者,该作品中的2个单元故事,也述说著竹沙港的各种故事。
此外,他也指十八丁一带的老渔民,几乎都相信竹沙港藏有神秘的宝物,并认为只要获得这些宝物,就会好运连连,一生荣华富贵,甚至拥有神奇的超能力。
“但我个人比较相信竹沙港在早期是个海盗巢穴,至于宝剑及宝物的传闻,不过是神话传说,信不信则由你。”
他续说,竹沙港遭英政府摧毁后,几名海盗移居十八丁过港,建立“上帝庙”,基于该庙最早的文物年份为1888年,因此推测当年英政府摧毁的年份,应在1880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