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徐俊华
(曼绒24日讯)20世纪初期,中国福州基督教社群几经遇险,南来实兆远垦荒,当年先贤们遗下的“牧师楼”几经锐变后,如今已转型成霹州唯一一座由基督教创办的垦场博物馆,一跃成为当地地标,传承历史!
向来积极推动人文关怀的实兆远垦场博物馆馆长廖克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娓娓道来当年福州人南渡实兆远,及福州人垦场的回忆。
他说,该馆的前身是一栋供宣教士或牧师居住的房子,是名副其实的“牧师楼”,皆因楼主在拓荒时期扮演著领导的角色,使牧师楼成了当时民事、经济、教育以及行政等中心,甘文阁俗称“牧师楼”也因此得名。
“这座牧师楼建于1935年,至今已走过逾70年,并在2003年正式转型成为博物馆,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谈起博物馆的成立,与当地普庆的开垦纪念日--“双九节”不无关系,“双九节”的创始人,正是廖克明。
他说,9月9日正是美以美教会华人牧师林称美、方鲍参与德籍传教士柳依美,带领第一批303名垦民乘保安号离开圣约翰岛的日子。
“双九节”引起共鸣
“加上我在台湾一度待过两三个月的时间,那时候在台湾有‘双十节’(10月10日),即台湾所谓的国庆日。因此十年后,我来到实兆远推动历史的工作,就受到启发,透过报章宣布1999年9月9日命名为‘双九节’。”
然而,廖克民并不满足于此,他透过“双九节”展开一项社区文物展览,成功引起了社区的共鸣,纷纷将自家珍藏的文物相借,以还原福州人生活的面貌。
他补充,该展览陆续进行了4年,直到2002年。由于文物过多,加上每年要回收及归还大众文物也耗时耗力,让他在早前萌生要创办博物馆,为文物找“归宿”的念头,也借此契机得以实现。
此外,也是曼绒卫理公会教区长及牧师的廖克民续说,有别于华人大量南渡的“卖猪仔”方式,福州人南来,是通过美以美教会有计划地移民。
“当地的福州移民潮,是林称美与英国海峡殖民地代表在新加坡签署合约后,在1903年9月成功带领第一批福州人移民实兆远,走上开垦之路。”
致力还原先贤生活面貌
实兆远福州垦场至今已逾百年历史,开垦过程中历经的辛酸苦辣,如今尽收博物馆内供人欣赏;馆内的双层楼面分别设有当年遗留下来的文献、文物、旧照片及剪报等珍藏。
廖克民指出,博物馆致力还原福州先贤南渡实兆远的生活面貌,如在馆内展示当初福州人也只带了“三刀三头”就开拓荒地,落地生根。
“‘三刀’即裁缝用的剪刀、理发师用的理发刀及厨师用的菜刀;‘三头’即锄头、斧头及人头,这些工具皆反映了当时福州人靠工艺谋生,深入基层的生活面貌。”
展示开垦文物
此外,博物馆底层也向大众展示开垦的文字资料、媒体报导、照片和文物等;二楼则还原了福州人当年的家居布置情况,如布置了睡房和书房等。
房内展出的所有物件,如家俬和打字机等,都是历史文物。
展览空间饱和,拟增建全方位博物馆
福州人经多年开垦,留下的文物多不胜数,导致博物馆现今的展览空间已饱和,加上馆长廖克明放眼将朝学术及专业的方向发展,故该馆正展开一项“全方位展现历史与人文艺术”的计划。
另外,廖克民解释,该计划即在现有博物馆左侧的空地增建一栋三层楼的全方位博物馆,完工后,该馆将拥有宣教与历史研究所、档案室、办公室、各类展示厅和一间可容纳250人的影视厅等。
“馆方目前已经展开打桩工程,整项工程预计将耗资530万令吉,且需时一年,但现阶段我们仅筹得230万令吉,故希望各界人士能够慷慨捐助,支持人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