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8日讯)再过几天就是新学年开课日,太平大直弄海岛微型华小---益华小学会否因没有学生而关闭,命运系在一名明年7岁的小女生和8岁的小男生身上,两名学生成为校方及董事部的“两线”希望!
大直弄(Kg.Pulau Pasir Hitam)为一座无水电供应的小岛,益华小学为岛上唯一的学校。
随著两名学生在2015年杪毕业后,益华小学就一度面临没有学生的窘境,2016年一名来自槟城的7岁学生温胜俊报读该校,从而让该校逃过关闭的命运。
不料今年下半年,惊传胜俊的家人打算让孩子转校,使益华小学在2017年恐再度面对没有学生的境况!
不过,迟至今日,温胜俊的家长尚未前来学校办理转校手续,所以,该名学生最终会否转校或继续就读,情况还不明朗。
校方除了期待温胜俊在开学日能继续在该校就读外,同时也盼望另一名明年7岁,原在大直弄居住,后迁太平的吕姓女学生,开课日能报到!
女学生未登记报读
大直弄益华小学董事长蔡水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为了避免学校因没有学生而关闭,董事部努力寻求学生来源,并已与一名原本居住在大直弄,后来搬来太平居住的吕姓家庭商谈,以将其女儿送来该校就读。
他说,经过商谈后,该家庭初步表明会考虑送女儿去该校就读,但最终会否前来该校就读,要开学才能知晓。
校长许金凤告知,该名吕姓女学生之前居住在大直弄时,家长就已经有意思将女学生送进该校就读,可是,在一年多前,这名家长举家迁离大直弄。
她说,迄今为止,这名家长还没有为女学生登记报读,所以,未知女学生最终会否就读该校,倘若该女学生报读,明年就有一名一年级学生。
此外,提及温胜俊的情况,许金凤指出,其外婆和母亲之前曾向校方表明要让胜俊转校回槟城就读,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家长还没有前来学校办离转校手续和索取转校信函,所以,胜俊目前还是该校学生。
她说,2017年是开学第一天,如果胜俊的家人有来学校,就只有两种情况,即继续在该校就读,不然就是办理转校手续。
她表示,该校目前只能等待,希望该校有学生报读而继续操作。
霹华堂续捐助学杂费
霹雳中华大会教育小组主任余舜基说,如果温胜俊在2017年继续在该校就读,该华堂将安排时间前往探访胜俊和捐献第2年的1000令吉学杂费。
他向本报说,该华堂在今年初答应捐献温胜俊为期3年的学杂费,每年1000令吉,今年初移交了1000令吉。
他表示,胜俊的家人有意为胜俊转校,其他人也无法做些什么,处于被动情况,如今只能抱著一线希望,盼他在明年继续在该校就读。
霹雳中华大会堂一行人、霹雳董联会及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在今年初曾前来益华小学,探访当时唯一学生温胜俊。
另外,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总务黄志伟表示,由于益华小学面对没有学生来源的问题,迁校是其中一个延续华小生命的方法,若该校有需要,该基金会可在物色校地等方面给予协助。
资料档:交通不便需乘船
太平人士杜荣和等人,代表大直弄的居民,于1939年1月10日,致函拉律马登行政管辖人员,申请在废弃的查芭官住处建立小学。
益华小学成立于1940年,它距离太平超过30公里的孤岛大直弄,交通不便,必须从双溪吉隆(Sungai Kerang)渡头乘坐渔船过去,沿途两旁皆红树林,船程约45分钟,大直弄就在红树林尽头的海口。
在60年代的高峰时期,岛上约有逾3000人,益华小学当时共有300名学生;岛民过后为了谋生,出现人口严重外流现象。如今仍在岛上居住的二三十名村民都已上了年纪,校方根本不可能在岛上招收到新生,故一直面对新生来源问题。
如今,全岛居民不到百人,是一座没有年轻人的小岛,最年轻的都40多岁,小孩仅有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