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30日讯)威南浅海一带涌现大量蛤蜊,可是,同时间其他浅海水产如八爪鱼、小墨斗鱼却绝迹了,业者已逾7个月找不到货源。对此,渔业局已介入调查,是否其他水产是因蛤蜊的涌现而消失?
渔业局在3天前已针对海床铺满蛤蜊,是否会引发后遗症进行调查,探讨会否影响浅海水产食物链,导致其他水产消失。
高渊爱美景生态旅游东主陈劲福说,捉八爪鱼是他生态旅游的黄昏之旅项目,今年带3趟团前往捉八爪鱼,3次都空手而归。去年杪已发现量少了,最后的一次,团队只捉获2只八爪鱼。他表示,黄昏之旅因此而暂时停止。
他说,捉八爪鱼最佳月份是每年的3月至10月,因这段月份的潮水退很远,要捉八爪鱼就要趁大退潮期间。
另一方面,淡汶养蚶业者也大吐苦水,因他们的蚶场遭到大量克星侵蚀。一种不知名小贝类大量繁殖及吐丝,包围著小蚶致死亡,导致蚶的存活率不到25%,损失庞大,蚶不只收成降低,连清洁功夫也比平常多出两倍,因捆成一团团的小贝类引来很多的泥沼。
等待研究报告
本地海鲜相关业者受询时表示,近来区内浅海水产发生一些演变,这是否是大量蛤蜊的后遗症,有待渔业局的报告。
据了解,多数蛤类栖于浅水水域,埋于水底泥沙中免受波浪之扰。蛤蜊吃烂泥的营养物质微生物,把水从进水管吸进,又从出水管排出,以呼吸和摄食。
熟悉蛤蜊特性及作息的业者说,蛤蜊有嘴巴及眼睛,也有可供呼吸的鳃及一只脚。
蛤蜊用长在肚子,形状像斧头的脚爬行。它们用脚插入沙中,往前慢慢挪动身体。当它们要钻进沙或泥土时,也是用脚挖洞。蛤蜊的“脚”,其实是形状像斧头的肌肉,称为“斧足”。
据日前只在威南海域一小时,就轻而易举捕捞了300公斤蛤蜊的高渊居民王楚山说,他发现海床底铺满厚厚一尺深的蛤蜊层。渔业局也因此而针对海域有捞不完的蛤蜊而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