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8日讯)乔治市2008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世界遗产城后,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咖啡馆及精品酒店逐渐林立,但随乔治市高人气而来的,不仅是游客,还有对古迹建筑价值兴趣极高的投资者。
近年槟岛世遗区、缓冲区和缓冲区外的战前老屋,纷纷传出被外国集团,尤其是新加坡财团收购的消息,一些财团以整排老屋全数买入的方式,将老屋改造成商业中心、精品酒店等消费场所,地点包括位于世遗区的烟筒巷,和在缓冲区外的二条路、五条路、六条路等地。
老屋被收购除了造成古迹区的屋价飙高,租金高涨导致原有租客、老店逐渐搬离或结业,对区内原生文化、社会生态带来冲击,长此下去,乔治市会沦为无魂的古迹区,少了在地文化的吸引力,恐怕游客会渐减少,最终只会沦为杀鸡取卵。
槟城研究院经济组高级研究员林志翰博士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古迹建筑不似普通的房产市场,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因为涉及当地人经济及生活,必须从社会经济的全面角度探讨。
他说,所谓的社区经济活动指的必须是当地居民,游客虽然带来商机,但旅游有旺、淡季,游客人数不定,相比当地居民,不管游客多或少,经济活动都属稳定,也形塑当地的文化。
须有固定人口
他强调,乔治市具有杰出普世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但其价值不只在房子而已,人文也很重要,一个地方必须要有固定的人口和工作机会,工作和居住的人在,才有社区经济活动,乔治市古迹遗产城才能持续发展。
“古迹老屋犹如‘古董’,在供应固定不能增加的情况下,价值只增不减,也因为老屋是有限的,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兴建,因此古迹房产市场并不是真正‘自由’的”。
在屋租统制法令撤除后,老屋就变成自由买卖,让投资者可投机,他们以更高的价钱收购战前老屋,然后征收更高的屋租,一版本地屋主出租价介于1500至2700令吉,外国财团出租价可高达7000令吉。
面对财团的“银弹攻势”,很多屋主选择脱手老屋,根据2013年调查显示,古迹核心及缓冲区64%的人为租客,这64%的租客一旦无法负担房租只能搬离,会致使整个区域趋向高档化。
这种情况导致财团看准商机,大量购入老屋保值,往后脱手时借此赚一笔。
他分析,财团能大量购置是因为他们“钱力”坚强,但他们的目的绝非为赚取每月数千令吉的租金。他举例,若财团以320万令吉购下约3000平方公尺的双层战前屋,一个月租7000令吉,20年才获得160万令吉,显见买家并非为了当下的租金利益而收购老屋。
政府须拟方案看管买卖
林志翰认为,外国财团讲是投资回酬,无需期待他们会珍惜老屋,政府和相关当局作为把关者,需要负起保护责任,制定方案看管老屋买卖活动。
他解释,并非不让外国人购买老屋,但必须管制用途,他建议地方政府参考德国如在柏林的做法,实施屋租控制法令。不过,这与当年的屋租统制法令不同,屋主不是不能涨房租,只是每年涨幅不能超过10%。
“政府可考虑规划分区,限制同一条街避免出现太多同性质的店面,否则太多相同的行业聚集,反倒会造成恶性竞争,对业者带来压力。”
他举例,一条街有5间酒店显得太多,但如果少了一间中药店就可能对该社区的居民造成不便。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回到社区概念,社区土地信托如宗祠、公司等组织,制定房子价格,开会投票决定产业买卖,其他商业机构就不易购得,由这些信托来决定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确保该社区原生文化不会被破坏。”
高租逼走老行业 古迹区恐沦空城
追根究底,财团对老屋有兴趣,是因为旅游业兴旺,但林志翰提醒,去年的旅游人数比前年下降,在经济不景的时期,并非每间店都会赚钱,老屋出租率并不高。
虽然是“自由”市场,有人愿买有人愿卖,但到底现在有多少老屋已出租?
他担心,在古迹区的老行业因受不了高租金而逐渐撤离后,又没新租户之下,有可能出现空置屋,这并非好现象,很多人批评屋租统制法令撤除后,导致乔治市沦为空城,但上述情况下,恐怕又会出现另一次的空城。
“很多商家以为游客多可带来利润,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就贸然加入,最后落得倒闭收场。试想下,每个月扣除员工、材料、原料,什么生意可以每个月带来这么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