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4日讯)把外孙温胜俊送到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小学,让学校有新生而不必关闭的林碧英说,其举动是希望日子能安定下来。
66岁的林碧英告知,本身在大直弄出世,10多岁时父母逝世后,赴吉隆坡工作谋生,与丈夫离异了数十年。
“我原本育有一对儿女,但儿子在24岁时车祸丧生,现年35岁的女儿,生了4名外孙,分别是15岁男孙、14岁女孙,胜俊,及4岁的小孙女,由我照顾。”
她说,本身过后在槟城的一家咖啡店工作,赚取微薄的收入,以养育外孙,负担沉重,有时没有钱吃饭,偶获教会和神庙救济,此外,她持红登记而不能申请福利局援助金。
她表示,15岁的外孙原本是半工半读,课馀在面档帮人端面,今年则辍学工作,14岁的外孙女也不打算再读书,要工作赚钱。
林碧英相信胜俊能适应大直弄的生活和学校环境,并希望他能好好求学,盼至少能读到中学。
由于一年级的温胜俊1至10识不完,校长将亲自督导该名学生的学习,以便跟得上课程。
校长许金凤指出,校友担心该校没有学生而关闭,向新生的外婆介绍,以将外孙送进该校,而新生也于12月中报读,校方将学生资料提呈教育局,官员今日通知允许开课。
她表示,一般的学生已懂得英文字母A至Z,但胜俊还懂不完1到10,惟他与正常孩子无异。
校长坦言很开心学校能持续办学,而她也会与学校另2名老师蔡慧智和陈纹龙开会,根据课程需要,教导该名新生,盼他能跟上课程。
她指由于新生家境清寒,上学用品和校衣都是家协和热心人士赞助,也有善心人士通过董事部,每月提供500令吉津贴予新生。
发展商建议迁校至隆市或汝来
霹雳太平大直弄益华小学今日开学日迎来唯一一名新生,使该校不必面对无学生而关闭的窘境。惟霹雳董联会主席拿督李官仁表示,这只是短期之策,长期之策是搬迁该华小至有需要华小的大城市或新发展地区,让学校正常发展。
他透露,已经有发展商与他联络,建议该校迁至吉隆坡或汝来一带,也希望大直弄益华能尽快迁校,以便学校能正面发展。
他今日与霹雳中华大会堂一行人,乘船赴大直弄海岛的益华小学,观察该校的新开学状况。
益华小学去年因仅有的2名小六生毕业,使学校陷入没有学生的窘境,面对可能必须停止操作的局面,所幸在去年12月间,有一名新生报读,学校在开学日继续操办。
李官仁表示,短期而言,该名新生到大直弄益华小学就读是适当的做法,应给予该名学生在当地学习的机会。
不过,他认为,该校学生毕竟太少,现况如果持续没改变,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会有影响,校长及教师都会有压力。
他赞同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周日所发表的言论,即应该搬迁微型华小至有需要的地区。
因此,他表示,长期来说,应该把益华小学搬迁到大城市,或有屋业发展的地区,如果发展商能献地,或献议建校地段,益华小就应该迁校,让华小可以正常发展。
李官仁说,大马共有1294所华小,华小是一所都不能少,只能增加,希望政府能认同华小,使华文教育发扬光大。
“霹州原本有189所华小,由于一些华小迁校至外州,至今只剩185所,如果益华将来再搬迁,将剩下184所。”
他说,至今,霹雳州大约有10间之内的微型华小等著迁校,应优先迁校的是没有学生来源的学校,比如大直弄益华小学。
他指出,一些园坵或渔村的华裔年轻人外流,所以,有的微型华小大部分是友族学生,家教协会结构几乎是友族。
另一方面,霹雳中华大会堂会长拿督蔡伟强表示,大会堂关心州内华人的文化教育问题,既然益华小学面对问题,该会堂特地前来了解。
他说,大会堂捐献3000令吉,由校方保管,作为该名学生未来2年的教育基金。
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总务黄志伟表示,该联委会在一年多以前,就了解到该校没有学生来源,校方也有接获发展商献议搬迁到雪兰莪,惟最后搬不成。
他说,如今该校有新生就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予该校,准备申请迁校的文件,及鉴定迁校地点等。
“我们担心万一学校停止操作,校长老师调走,学校处于真空状况,将来由谁来处理申请迁校工作?我认为政府应该协助该校寻找建校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