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3日讯)我国三大民族在最主要的佳节都推出各自的红包、青包及紫包,不但成为了我国各民族相通的文化特色,更在各族之间建立了共同的嗜好,即各族之间都收集本族和友族的包封。
华人红包的历史悠久,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马来社会也推出青包,90年代初期,印裔社会出现了紫包,从此,我国三大民族在佳节都有了佳节包封文化。
根据了解,华人社会中,向来有一些红包粉丝,在青包和紫包面世后,丰富了他们的收藏,他们也开始收集友族的包封。
然而,收集包封的风气却也渐渐在友族吹起,尢其在最近两三年,马来社会已经有一定的青包粉丝,例如,一个以马来人为主的青包粉丝团,在两三年前成立,而印裔包封收藏者则较少。
太平红包粉丝团面子书版主蔡期双(39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告知,华族收集包封的历史比较长长,有此嗜好者也较多,比如面子书的红包粉丝团有6589名成员,绝大部份是华人。
他说,最近两三年,巫裔收集包封的风气渐形成,一个由马来人在面子书开创的青包封俱乐部,已有1979名成员,马来人占千多名。
“这个俱乐部于本月19日,在吉隆坡蒲种举办粉丝交流会,让各族交流和交换包封,数十名参与者中,巫裔占多数。”
他指出,印裔社会也有收藏包封者,但属于散户,至今未有印裔群成立紫包封粉丝团或俱乐部。
面书成立粉丝团
他说,由于友族推出佳节包封的历史短,所以,收集包封者人数无法与华裔相比,但无可否认,如今已成为三大民族新的共同嗜好。
“印尼和汶莱在近年都有青包和红包,但不像大马有印度人的紫包。在新加坡也有三大民族,也有红包、青包及紫包,相信都有当地各民族收集,但大马地广人多,收集者更多。”
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有兴趣收集包封,所以,他最近在面子书成立太平红包封粉丝团,至今有百余名成员。
青包封俱乐部成员诺卡玛丽雅(35岁)说,本身是在2001年开始收集各族佳节包封,主要是被包封多姿多彩的设计所吸引,但在亲友之间仍很少人有这项嗜好。
她观察,在最近两三年,马来社会才开始有收集佳节包封的风气,之前较少。
“我收集了上千种开斋节青包,其次是华裔红包封,以及一些印裔屠妖节包封。”
她也会与朋友交换佳节包封,参与青包俱乐部也是希望有机会换到其他不同款的包封。
印裔收集红包封者少
收集包封的吉斯纳(73岁)说,以前的嗜好是集邮,在中学和工作时期都有收集,今年开始收集包封。
他说,只有大马才有三大民族都有推出佳节包封,其他国家没有,包括他有去过德国、印度、南非、印尼巴厘、尼泊尔,都没有看过各民族都有佳节包封的情况,这是大马独有文化。
他说,华人的红包最初是名符其实红包,巫裔是青包,如今有多种颜色,没局限特定颜色。
“我估计已收集150款屠妖节包封、超过千种款式华人农历新年红包和开斋节青包。
他的弟弟也开始收集各族包封,但他坦言印裔社会收集包封的嗜好仍不多。他也与朋友交换包换,同时,孩子在吉隆坡和双溪大年工作,也会带一些银行或公司特版的包封给他。
他告知,屠妖节的紫包用途,基本上与红包一样,不仅用在屠妖节,结婚、新居入伙及孩子满15天或满30天都派上用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