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2日讯)“有声有色”的电子灯笼日渐盛行,然而怡保兵如港万家缘香纸庄的中生代东主及员工3人,为避免儿时回忆中的玻璃纸灯笼就此绝迹,进而投入少量生产玻璃纸灯笼,摆放在店内售卖。
随著时代变迁,中秋灯笼的款式愈来愈千变万化,惟80及90年代孩童常玩的传统玻璃纸灯笼,如杨桃、兔子、飞机、花篮、角灯等灯笼,在目前的市面上已近乎绝迹,而懂得手制此类灯笼的人也已稀少。
边做边卖
惟怡保兵如港万家缘香纸庄的东主祝美娟,为了不让传统手制的玻璃纸灯笼失传,才与妹妹祝美莉及其员工郭莹箐,一起手制数款儿时曾玩的传统玻璃纸灯笼,以边做边卖的方式,进行少量传统玻璃纸灯笼的生产。
她表示,基于她们是在开店时,一边经营香烛生意及一边制造,所以生产量不高,平均一天只能够生产约10个灯笼,而生产时期则是从步入农历八月开始至中秋节前几日,所以每年的生产量未达100个,但欣慰的是每次都售罄。
“我们现在制作的传统玻璃纸灯笼,其实都是以前的款式,如今已经没有人在制造这类灯笼了。也因为我小时候曾玩过这些灯笼,加上早前一些长者问我们有没有卖杨桃灯笼,我们才有了这概念并尝试自己手制。”
她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开始手制这些玻璃纸灯笼已有十来年之久,早前是为了个人兴趣及“应节”,而随著客户的要求制造灯笼,之后因为许多人在外面找不到类似的灯笼,才前往该店向她们订制自己的心头好。
她告知,相比之下,长者会比较喜欢这类的传统玻璃纸灯笼,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曾玩过,所以他们每年都会买数个回家,边点灯笼边赏月,而当中最受欢迎的传统玻璃纸灯笼乃花篮,皆因大部分的女性都会觉得花篮较可爱及美丽。
同时,祝美娟直言,一般年龄介于2至3岁的小孩,他们的父母为了安全,都会选购电子灯笼予他们,至于7岁以上的小孩,男生通常会选卡通或手制飞机造型的玻璃纸灯笼,女生则会选手制花篮。
需耐心和细心制作 灯笼体积大较耐玩
郭莹箐披露,制作传统玻璃纸灯笼所需的材料不多,只需准备竹篾(剖削成条后的竹皮)、各种颜色的玻璃纸、纱纸、浆糊、铁线、颜料及纸花球等便可,而制作步骤则分为3个阶段完成。
她告知,该店售卖的手制传统玻璃纸灯笼包括杨桃、花篮、飞机及角灯等,以杨桃灯笼作为例,她一开始将负责手扎灯笼的造型及贴上玻璃纸,之后由祝氏手绘上各式图案,最后才交给其妹妹贴上装饰品,整个过程约30分钟。
她说,其实现在与过去的制作灯笼方式分别并不大,只是现在的人为了环保,将用于扎住竹篾的纱纸转换成玻璃纸,一方面可再好好利用多余的玻璃纸,也可节省资源。
“由于以往的灯笼体积较小,造成比较容易著火,所以之后我就把灯笼的体积稍微改大一点,这样灯笼也会比较耐玩。”
她认为,手制传统玻璃纸灯笼与做手工艺品一样,都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就如剖削竹篾时,除了不能削得太厚外,也不能削得太薄,因太厚的竹篾会较容易折断,而太薄的竹篾则会变软及较容易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