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福建人过年都吃什么年菜?或许你问10个槟城福建人,8个会答:“猪肚汤、沙葛炒鱿鱼、咖哩鸡、炒什菜、卤肉”等,但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住在槟城的老福建,他们却有不同的答案。从他们的口中,娓娓道来,古时候的槟城福建人原来是这样子过年的。光阴如箭,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过了一甲子,怎么阿公阿嬷的年菜、过年习俗、禁忌,竟然就与我们这一辈,有著这么大的转变?
先从除夕夜年菜开始说起,原来老福建吃的是“搞干”(福建话念为Ko Ta)、炒大面、血蚶,相信是很多福建籍贯的年轻一辈,听都没听过的食物。
祖籍福建厦门海昌的老槟城谢清祥(71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搞干”是他的老母亲过年必备的年菜,从小吃到大,永远难忘的好滋味。“搞”的福建话译音与“交”雷同,吃了“搞干”就意味来年会交到好朋友,有贵人相助。
由于笔者不只没吃过“搞干”,连听也没听过“搞干”,因此,得拜托谢清祥花了好一番口舌解释“搞干”是什么?
据他解释,“搞干”烹饪方法有点像潮州小吃蚝仔煎(Oh Jian),只是“搞干”的面糊团并没放蛋。先以地瓜粉芡水搅成面糊团,加上蚝、虾及葱,慢火煎成薄片,再在薄片上放一些油葱、红辣椒丝及香蕉。
吃血蚶赚大钱
这种福建小吃在槟城已绝迹,想吃的话,大概只能跟卖蚝仔煎师傅要求:“老板,可以来一份不要放鸡蛋的蚝仔煎吗?”
还有种福建年菜是谢清祥从小吃到大,那就是炒大面。所谓的“大面”是好像大碌面(吉隆坡福建面)一样宽度的黄面,谢清洋说,现在市面上只能买到细如游丝的黄面。
在除夕夜吃炒大面寓意是长寿。
他说,除夕一定要吃白灼血蚶,意味新一年赚大钱,因闽南俗语有:“蚶壳钱、大赚钱!”这说法,也是年轻福建前所未闻的。
除夕祭祖6菜色
在除夕当天,福建人会祭拜祖先,祭品中一定要有三牲(鸡、鸭、猪)。祭品要有12碗,最少6样菜色,分别是猪肚汤、鱿鱼炒、卤肉、咖哩鸡等。年糕、年饼、水果、6种娘惹糕也不可或缺。
谢清祥说,槟城福建人大致可分为3种,分别祖籍来自漳州、泉州及娘惹峇峇。
福建漳州或娘惹峇峇,祭拜祖先的祭品会比较隆重及多样化,因为此籍贯的福建人比较富裕,有丫鬟使唤,也可让丫鬟及厨师帮忙张罗祭品。
至于娘惹则向来都擅于烹饪美食及制作糕饼,所以用于祭拜的菜肴肯定很丰富。
来自泉州的福建人,多是经济能力有限的一群,所以祭拜祖先的菜肴比较简单,通常是一条三层肉、鸡蛋、鸭蛋及两三样菜肴就行。
谢清祥说,现在的新生代觉得这样子祭拜祖先的方式很麻烦,一般都是从素食店打包五六盒素料及素饭就搞掂了。
拜大伯公演变收工宴
打工仔每年最期盼的“尾牙”或收工宴,其由来竟然与大伯公有关。
谢清祥说,福建人过年的习俗及祭拜,是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开始。这一天也称为“尾牙”,尤其是平时有商务往来的商人,会特别注重这一天祭拜福德正神(大伯公)的仪式。
以前,老板们会在工作场所进行祭拜,之后宴请员工,当作慰劳员工们在过去一年为公司的付出。慢慢地,“尾牙”就演变成收工宴了。
十二月二十四,则是福建人送灶君的日子,会以年柑、年糕及年饼送灶,有人说灶君吃了年糕,其牙齿会被年糕黏住,那这位炊事之神就不会向玉皇打小报告了。有者则说,希望灶君吃了年糕后,会向玉皇代说甜言蜜语的好话。
送灶之后,家家户户就可进行大扫除。大扫除也称为扫尘(陈),除了扫灰尘,也是将陈年旧事给扫除掉。
“竹叶有一节一节,代表步步高升、节节前进;竹的阳气很重,可避邪。”
他表示,家里有安神的,则须为神明清洗,换金花和红布球,甚至张灯结彩贴春联。这些传统习俗,相信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了。
福建人过年习俗及禁忌
1)除夕守岁,守在父母身边,让父母添寿。
2)团圆饭后,换新衣服前往庙宇点头柱香,求全家平安健康。一般上,会在一个晚上到9间庙膜拜。
3)年初一吃面线,意即增长一岁。
4)向亲友拜年,要送柑,寓意苦尽甘来。
5)除夕夜得确保米缸装满米,寓意米缸常满
6)年初一喝红枣龙眼糖水,希望一生甜而不苦。
7)年初一忌讲粗口、忌扫地、忌穿黑色衣。
8)相信黄梨能带来好运,因为黄梨的福建话发音类似“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