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教育部第二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宣布,向15所全津国民型中学及恒毅分校发放每所学校10万令吉的维修拨款,希望还未提呈学校资料的全津国民型中学,可以尽快提供完整资料,以在农历新年前,将拨款发放予学校。
他今日发文告指出,学校若有特殊维修及建筑的需要,还可以继续向教育厅申请2021年的维修拨款。
他认为,有必要针对行动党霹雳州主席倪可敏的指控,作出全面的回应,让社会人士了解华中的整体情况,以正视听。
马汉顺说,从2012至2017年,所有华中的特别拨款或维修拨款,都是由教育部副部长的部门处理,因此,当时的拨款可以根据华中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及协调。
他说,在2018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Bahagian Pengurusan Aset, BPA),全权管理所有的教育部拨款。
马汉顺说,根据资产管理部门的资料,2020年的国民型中学两千万令吉的拨款,财政部在发放的文件(warrant)中,清楚指明相关的款项,只发放于65所半津国民型中学,而其他9所全津国民型中学以及6所国中,则通过教育厅进行维修工程。
“这种情况,和国小、华小、泰米尔小学、教会学校等其他源流的操作模式是一样的。”
马汉顺说,2020年国民型中学总数2000万令吉的拨款,是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予65所半津国民型中学,有关款项已在2020年12月15日前,汇入各校董事部的户口。
他说,全津国民型中学,和其他源流的全津学校一样,是通过教育厅申请维修工程。在2020年,依据资产管理部门的资料,有两所全津国民型中学分别获得教育厅批准的维修工程,分别是雪兰莪育群国民型中学,和吉华国民型中学。
保留华教特质 全国81所华中
马汉顺也指出,国民型中学与一般的国中(SMK),有一些结构上的不同。
他说,这些不同点包括:国民型中学有成立董事部的权力、校长必须具备华文教育背景、一个星期至少上五节的华文课、学生必须报读报考华文、华中的华人传统文化及活动相对完善地推动。
他指出,部分的国民型中学,因为历史的演变,可能一些状况有了一些调整,比如一些学校为了吸纳更多学生,开始接受国小学生入读,也根据情况不再限定学生必考华文科,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国民型中学的定位。
“而根据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及校长理事会的资料,目前全国有81所华中(80所华中+ 恒毅分校)。”
马汉顺说,一直以来在教育部的系统中,真正获得国民型中学(SMJK)准证的,是74所60年代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这74所国民型中学,当中有65所因为土地属于董事部,所以被归纳为政府资助国民型中学(SMJK Sekolah Bantuan Kerajaan俗称半津国民型中学),而另外9所,因为土地属于政府,所以被列为政府国民型中学SMJK Sekolah Kerajaan俗称全津国民型中学)。
他说,另外6所国民型中学,当中的4所,即北海钟灵、大山脚日新、芙蓉振华二校以及吉打吉华二校,刚开始都是属于分校,附属于原有的母校,在操作一段时间后,这四所学校都向教育部申请成为一间独立的学校,以方便操作,在人力资源的分配上也更具优势。
马汉顺说,当时,教育部根据现有的教育法令,在发出准证时,是向学校发出政府学校(SMK)的准证,但允许学校以国民型学校的模式操作(pentadbiran secara SMJK)。
“这一点,当时是获得所有学校董事部的认可及同意下,进行这项操作。因此,学校虽然属于政府学校,但是没有影响学校以国民型中学的模式操作,也享有国民型学校的特征,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马汉顺说,相关的这些资料,一直以来各校都非常清楚,历任的教育部副部长也肯定非常明确了解华中的具体情况。
“因此,倪可敏在完全不清楚华中定位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地指责教育部,教育部长及其本身将华中转为国中,并指其及教育部长领干薪,这是极其严重的污蔑。”
愿听意见 马汉顺谢绝炒作
马汉顺说,他自上任以来,皆全力处理华教的各种课题,并欢迎任何一位政治人物及关心华教的人士,向他提出提升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但,在目前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肆虐,政府及国民都在全力抗疫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应该利用国民型中学的课题,尝试浑水摸鱼,捞取廉价的个人政治利益。”
“希望通过这一次全面的解说,可以让社会大众清楚了解,国民型中学今天的实际状况,也更了解国民型中学定位的问题。”
他强调,教育是百年大计,也会随著时代而不断调整,国民型中学的教育也需要随著时代的步伐提升及改革,以为华社及国家栽培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他说,发展国民型中学是华社共同的工作及责任,因此,大家应该为了教育放下歧见,异中求同,群策群力,为国民型中学的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