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从3月杪开始就在双溪毛糯医院前线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病患的陈示涵医生指出,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陆续有新的感染群出现,因此目前没人可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才可以有一个了结。
但陈示涵指出,随著各方的努力,在第三波疫情来袭时,我国的医院的医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足够,只是如今每天都新增1、2000确诊病患,医院的床位的确告急,不太够用。
为了减轻医院与医护人员的负担,陈示涵希望,如果没有要事的话,大家尽量不要到处乱跑,同时要做好防疫措施。
他对《东方日报》说,我国的医疗防护措施在去年3、4月份时的确严重短缺,所幸当时获得很多民间组织的帮忙,包括为前线人员制作防护服,让医护人员不至于孤行。
他指出,在去年6月份时,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降至单位数,当时眼见就要复原,他们也没有松懈下来,采购了很多个人防护用品,而厂商也继续生产很多防护措施,以防万一。
陈示涵原本在槟城医院任职神经外科驻院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在去年3月23日开始调任双溪毛糯医院,如今加入前线抗疫团队已9个多月。
他自认是一个感性的人,也是一个满腔热忱且真性情的年轻医生,他通过面子书用文字记录他身为前线人员的抗疫感受与内心剖白,看哭了很多人,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前线工作的难处,不要为抗疫工作“添乱”。
其中,在去年3月中旬,即我国正爆发第二波疫情时,他刚收到卫生部紧急通知,需要提前在23日到我国抗疫最前线的双溪毛糯医院报到,他当晚深夜还在当班,听到有新病人在行管令期间,深夜不戴头盔骑摩托车兜风而发生交通意外,双双入院,而写下的记事在当时广为流传,网民互相提醒彼此不要给医护人员添乱。
陈示涵也多次用文字记录下国内外病患、护士、清洁工人的抗疫故事,并多次提醒“还在外面不听劝的朋友们,你们到底看到吗?”
他在去年3月写给原本服务的槟城医院时,曾留下:“匆匆一别,我们相约于战疫之后,这场战疫,我们只许成功,没有失败!”
时隔9个多月,陈示涵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可能需要等到疫苗成功问世及确定有效才能解决,否则的话,大家或需接受与此病菌共存的“新常态”准备。
对于马来西亚人的抗疫意识,陈示涵指出,虽然一般民众的抗疫防护意识并非很高,但所幸的是大家基本上都配合卫生部指示,包括卫生部提倡的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人身距离,没有如同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那样抗拒,只有少部分的害群之马没有遵守而已。
双溪毛糯医院抗疫医生陈示涵笔录:
*03/12/2020
我是多愁善感的人类,
但是不喜欢无病呻吟,
我重感情,
强大的理性 可是感性优先
可能看惯了生离死别,
所以对死亡冷漠;
冷漠?
是冷漠,
还是怕自己感情决堤忍不住?
不敢多想多看,真的不是冷漠……
这个星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一周;我一直在和同事说,为什么这个礼拜,我的冠病病房都是一些可怜人?
一位老公早逝、没有儿女,66岁还在做清洁工的印度裔妇女(看了心就莫名酸痛);
一位19岁的泰裔非法按摩师被警察扣留进来(在病房走廊蹲著将近一个小时,等待警局程序,我看了于心不忍,拿了一杯水给她);
一位50岁中年印尼裔妇女,与老公离异,在马来西亚做水泥工,供远在印尼的儿子读书(天天向我哭泣,问我几时可以出院工作);
一位80岁的华裔老太太,在被儿女送进老人院前,例行检查诊断出新冠肺炎(唯一的担心是出了院会不会把新冠肺炎传染给儿女);
一位15岁巫裔小弟弟和中风半瘫痪的爸爸双双入院,他得照顾爸爸;
一堆离乡背井来这里做水泥工的外劳(担心没钱缴付住院费用)。
我常常会多拿几分钟和他们聊天,闲话家常、问问老家、问问儿女,谈谈未来。
他们都有血有肉,不只是病人。
我喜欢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柜台的护士,希望他们可以关照可怜人多一点。
我能做的,只是这些。
昨天我的一位之前一起来前线工作的前同事,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忽然离世了。
我的情感卡著了……
知道我们多幸运吗?
知道我们多幸福吗?
知道我们多么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继续奋斗吗?
懂事的你,应该知道。
*取自陈示涵面子书,已授权刊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