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新冠肺炎疫情在新的一年仍持续蔓延,造成大家的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学家呼吁大家多关心及关注身边6大高风险群体的心理健康,避免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这6大群体分别为:新冠肺炎患者与康复者、医护与前线人员、儿童、老年人、外劳与社会边缘人及精神疾病患者。
美国心理学会专业会员黄国辉指出,有些感染或康复后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心理上会有一些焦虑,一是担心旁人异样的眼光、歧视甚至遭遇霸凌,二是担心会否有后遗症。
至于医护与前线人员方面,黄国辉则指出,不少外国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疫情前线奋战的医护与前线人员的疫情后的创伤后遗症会比一般人高出50%,他们更易患上焦虑症或忧郁症,因在整个抗疫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坚守在最前线,他们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一群,整个过程的压力非常大,而且绝大部分的前线人员在疫情期必须与家人分开。
“在这段期间,他们(医护与前线人员)有时会出现无力感,感觉自己一直在帮忙,但(因疫情没完没了),导致他们觉得无能为力,有一些医生看著病人逝世,有时也出现强烈内疚感,因此这一群医护及前线人员,也是需要大家给予更多的关怀与谅解。”
需聆听儿童心声
此外,黄国辉也向《东方日报》谈到,儿童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家里的大人在这段期间要好好地聆听儿童的心声,不要抱著他们说的话幼稚可笑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他说,一般的小孩,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不擅长向大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与想法,而身边的大人往往没有耐心聆听他们谈话,认为小孩童言无忌。
他点出,心理学研究指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段时间遇到很大的压力,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特别留意小孩子在疫情期间面对的压力或焦虑,包括课业、朋友与其他。
他表示,由于年长者是疫情高风险群体,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此外,黄国辉也提到社会也要多关注外劳与社会边缘人在疫情时期的心理状况,以避免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他说,外籍劳工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住居环境不好,面对感染的风险很大,他们心里也感到恐惧,但一般又无能为力。
避免“压力循环”
另外,黄国辉表示,原本就患精神疾病者,包括忧郁症、焦虑症,本来抗压能力就低,目前就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要多加留意及医疗。
他说,在疫情未艾的时期,大家需要调整与摆正心态来面对挑战,必须紧记“先心情,后事情”,切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指出,在这段疫情时期,因生活单调、原定计划遭取消的失落感、缺乏与朋友和同事面对面接触交流、家里没有足够的个人空间或被逼与家人长时间分开、疫情影响的经济损失及增加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大家的心情与造成压力,从而出现烦躁、害怕感染、担心、愤怒、混乱、挫折、寂寞、焦虑及失眠等波动的情绪。
他也提醒,大家要避免“压力循环”,要懂得处理掉压力,勿把负面情绪环环相扣,最后没完没了地恶性循环。
为此,他建议,大家在这段期间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之外,也留一部分时间给自己处理心情,可以培养兴趣、学习新事物、运动、做公益及家庭生活等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