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绒24日讯)曼绒农业局与华裔农民耗时3个月试种的“四季包菜”(311 F1 HYBRID ALL SEASON CABBAGE)成果丰硕,成功在霹雳曼绒力侨低地区种出每个平均约1.8公斤的大包菜!
曼绒农业局主席诺阿兹米指出,农业部早前已指示各地农业局进行试种低地“四季包菜”计划,其中,力侨是霹州内目前收成最好的区域,并预料将于2019年成为霹州主要低地包菜区。他表示,我国目前的包菜产量仅足以应付市面约60%的需求,其余40%仍需从中国及印尼等国进口,因此,农业部为了减少进口包菜及增加本地包菜供应,特别落实此项计划,如今终于获得成果。
他是于周六早上前往力侨粮食永续生产园计划(TKPM)农耕地,巡视由该局与地方上的经验农民合作试种的首批“四季包菜”收割作业时,如是指出。
成本仅约60仙
诺阿兹米续说,该占地约0.25英亩的低地所培植出的首批包菜,不论是外型、重量、品质及量产的可行性,皆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我们(该部门)是于去年12月与来自实兆远双喜隆勿的华裔农民谢松辉开始试种‘四季包菜’,直至上周才开始收成,因此特别感谢谢松辉分享的技术及参与,促使是项计划先拔头筹,而且相信接下来的2个种植期收益会更好。”
诺阿兹米表示,低地包菜从幼苗至成熟仅需约80天的时间,相比金马仑高原需时约90天的收成期较短,而且首批试种的每个包菜成本仅约60仙,批发价约1令吉30仙,市场价则约4令吉,对农民、批发业者及菜贩都有可观的利润,显然更有潜能及商业效益。
80天可收成 媲美优等包菜
参与“四季包菜”种植计划的华裔农民谢松辉表示,包菜一般只适合种植在高原、低气温且湿润的环境,每个均重也仅约1.5公斤;但自身种出的包菜平均每个达1.8公斤,外型青翠、大又甜,可媲美市场上的优等包菜。
他受媒体询问时指出,目前,培植低地包菜幼苗仅需时20天,随后将幼苗移植农耕地约80天后即可收成,日后若量产,相信可将每年量产的3次提高至4次,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谢松辉也说,尽管四季包菜目前尚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但有了种植首批包菜的经验,更有信心能于接下来的试种阶段种出更多更优质的包菜。
“这片约0.25英亩的土地能种出约2700个的包菜,收割率更是高达80%,而且有了首批包菜因面对天敌毛虫、天气、空气湿度、雨量及蔬菜疾病的挑战,我相信接下来的阶段将更得心应手。”
谢松辉披露,目前所收割的包菜都已批发至怡保及爱大华菜市,也希望接下来收成的包菜能展销至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