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大选期间,国阵在中文报刊登一则广告——左图是一名男性让女性替自己理发,图解为:现在你可以享受的温柔服务……;右图则是一名男性让另一名其貌不扬的男性理发,图解为:伊党执政后就会变成这样!该文宣口号是“国家不能乱,繁荣不能换”,并提醒:“千万不要以为伊党执政不会冲击你我的生活!”。
这是过去马华公会惯用的计俩——对巫统一党独大、贪腐滥权行径束手无策,转以“保守、极端”等刻板印象描绘身处敌对阵营的伊党,需要时套以“塔利班”、“恐怖分子”等标签,加上“伊党执政就禁酒禁赌、男女分开、落实断肢法”等粗糙论述,阻吓追求“政党轮替”的非穆斯林选民。
为破解此廉价的政治宣传,同时更全面地理解伊党,当时在野党团拉队到伊党执政州属考察——在吉兰丹,伊党政府并无炸毁东南亚最大卧佛,非穆斯林也能公开品尝肉骨茶。而一些伊党领袖也尝试呈现该党多元面貌,在2004年大选惨败后转为主打油价、过路费调涨等民生课题,不让党内宗教学者派系垄断论述,从而淡化宗教色彩。
这些努力成功在2008年大选掀起“政治海啸”,随后伊党与行动党和公正党组成民联,不仅在宗教种族课题上采取相对温和的立场,让巫统刻意煽动的火焰烧不起来,更在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BERSIH)发动的集会中,积极动员,派遣志工团维持秩序、保护集会者,对抗隐身指挥镇暴队的巫统。遗憾的是,民联在2013年大选功亏一篑,无法实现首次改朝换代。
接下来发生的事都是后话了。肯定的是,晚近二十年,群众在一波又一波的民主化运动中,学习以多元视角看待政治、政党,在近距离的互动中意识到彼此的差异,也想像得到改变的可能。政治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解决不同的时代难题,于是行动党在2008年后可以跟伊党合作、希盟在2018年可以和马哈迪携手推翻国阵,并在2022年大选后与国阵组织联合政府。
如果这二十年的经验没有白费,我们会学习到政治已不是非黑即白的对决,尤其是本土政治,因多元族群宗教文化语言的背景,让情况更为复杂,时而因要推翻贪腐政权而集结其他势力,时而因要阻止极右宗教种族势力抬头而向旧权贵借力。时局一直在变,各政党也在变幻莫测的浪潮中寻找本身定位,为当下做最好的选择。
今非昔比
毋庸赘述,当下的伊党已非昔日的伊党,但它不仅仅是已故聂阿兹与哈迪阿旺领导风格的差异,还包括变幻时局中,党内不同流派、势力的拉扯,以及对党外局势的应对。当下的伊党越趋向极右,不仅狭隘诠释宗教教义,更以马来民族主义操弄民粹论述,在马来人社会制造危机感。
纵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将伊党粗糙地简化为“能不能异性理发、穿短裤、喝两杯”。实际上,伊党领袖在上述课题的言行一出,非穆斯林心里就有了决定。行动党领袖的回应,不会左右非穆斯林的抉择,倒是会影响在政治光谱处于中间的穆斯林选民,到底会倾向伊党/国盟,或靠向希盟。
我们不奢求政治人物都读书,但起码不能愚弄群众。将心比心,如果非穆斯林群体痛斥国盟领袖恐吓穆斯林选民希盟上台就放任LGBT性少数为所欲为、行动党华人将主宰马来西亚命运、与行动党携手的马来政党是叛徒,穆斯林群体就不可能敞开胸怀接受行动党领袖恐吓非穆斯林选民“国盟上台就不能穿短裤、异性理发、喝两杯、买万字票”、“支持绿潮是汉奸、反骨仔”。
实际上,华社好不容易耗二十年去理解多元面貌的伊党,不懂的还是比懂的多。理性而言,唯有能够分析这个高纪律、基层扎实的政党,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如果晚近四分一世纪的经验只能简化成十年前国阵/马华公会的文案,那当年把票投给行动党岂不就投了个寂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