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东马副首相建议虽然不是新鲜课题,但这次(第15届)大选却出现两个声音。一个是来自国阵的阿末扎希,他建议在大选后国家能有三名副首相,即西马一位,东马的沙巴及砂拉越各一位。至于职权如何分配倒没有提出。
另一位是希盟的安华,他说会增加一名副揆在东马。言下之意是一位副相在西马;另一位副相在东马。至于是哪一州的人选?安华也没有说出来。因此所谓的增加副相直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个正在争议的课题,有影但未成形。
在理论和原则上,东马是应该有一名副首相,但是应由沙巴或砂拉越的人出任?在未达成共识前已有争论。沙巴认为人选应在沙巴,因为它的人口比砂拉越多(前者有400馀万人口,后者有300馀万人)。
可是在国会选区方面,沙巴有25席而砂拉越有31席,两者合起来56席。
换句话说,东马的56席,只占国会选区的25%(总数是222席)。但负责掌管沙砂事务的首相署部长麦西慕指出,在今年9月时,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特别理事会议通过让沙砂的国会议席增至78席,不过他没有说明西马的国席是否也会增加。
在马来西亚成立之初,东马对首相及副首相的安排也没有诸多争议,而是比较“安分守己”的让西马人“当家作主”,因为东马比西马落后。但是日子一久,越来越显得东马人被冷落;尤其是在1976年时,国会通过修宪将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划成与西马各州一样的地位,这使到东马人十分不悦,一直埋怨西马人只重视东马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树桐等)而忽略人民的生机。
与此同时,在80年代,沙巴出现很多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来自菲律宾的苏禄人(苏禄人直到今天还是坚持沙巴是它们的领土,有权利迁移)。当这些人群达到80-100万时,已改变了沙巴人口结构。这些人中有者已成为居民,更有人已成为公民。因此当地的沙巴人一直认为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所以,沙巴本土政党在近期不断地挥动63年马来西亚协议,提醒中央要把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沙巴,这也使到巫统处于尴尬的地位。
砂拉越有别于沙巴
正当沙巴权力分享陷入困境之际,在砂拉越也掀起了争夺副首相之位。不过,砂拉越的政情有别于沙巴,其从一开始就抗拒来自西马的政党参与砂拉越的州选,它本身组成的砂拉越“联盟”(后来改成国阵)也不是中央巫统的分行,而是自成一格的“砂拉越国阵”,2018年大选后又退出国阵,自成砂拉越政党联盟。
在成功拒绝西马国阵政党进入砂拉越之后,西马的巫统、马华、民政党等政党就走不进砂州,只有来自西马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不受到干预,得以用火箭标志直闯砂州。有一个时期行动党似乎有所斩获,州议席拥有7至12席。但在2021年的州选后,行动党退居成两席。从中反映出东马人对西马政党的态度。
东马沙巴和砂拉越地位虽在1976年遭中央降格,但经过多年的据理力争,已在去年恢复成为其中一个“邦”,不再是“州”了,但这种还原也没有解决东马面对著的东西马资源分配不均根本问题。
如今大选在即,西马政党才抛出橄榄枝已产生不了重大作用。
沙巴和砂拉越要的是治州的权力,不是虚名的副首相,甚至东马也有人喊出,应该轮到东马人出任首相。这是题外话,也言之过早。
其实东马人当下不急于争任首相,也不要无实权的副相。既然沙巴与砂拉越已是邦的地位,那么将邦的地位提高(不单单是改称总理)而是各有实权,不但在资源上各取所需,而且在政治上公平施政,让东西马融在一起,不然各要各的,各做各的,各想各的,到头来会适得其反,东西马的分裂而不是汇成一体。
因此在行将到来的国会选举,东马争的不仅是副相之位,而是要有实权的副相。
就情势而言,在目前和未来,首相职位对东马来说尚不是大课题,东马也会让西马人担任首相至少20年。但在这之后就可能轮到东马人要争首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