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失踪的保险经纪谢旻容并非是自愿申请去柬埔寨工作,而是在面试过程中,就被人敲昏或强行掳走,进而被带到缅甸禁锢,并强迫从事非法工作的话。
我认为,媒体报导已不能再使用“诈骗”字眼报导,而是“强行绑架”。
纵然结果都是被带到缅甸或柬埔寨去从事诈骗工作,但比起有些人飞到当地面试后,才知道受骗,谢旻容的遭遇已称得上“随机掳人”;换句话说,前者还有些主观意识必须要自行承担与分辨风险的话,谢旻容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被动且无助,毫无自主意识,只能任由人蛇集团贩卖至国外。
最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谢旻容如何能越过重重关卡,从大马远渡至东南亚最北端,却丝毫没有任何执法机构发现异状?
究竟是诈骗集团的收费太高超,拥有高科技任意门之类的秘密武器,还是在过程中收买许多海关或相关执法机构,进而让这种“大型人肉转移活动”能神不知鬼不觉?
这个共犯组织有多大?大到受害者已遍布各个国家时,却依旧无法汇聚成一股谴责力量,迫使各方与当地政府与警方捣破相关组织,将所有受害者救出?
甚至连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与数个非政府组织到缅甸驻马大使馆呈交备忘录,希望缅甸政府能出手帮助时,后者却祭出闭门羹,不敢碰这个烫手山芋?
最让我觉得可怕的是,如今明明已是一个近零隐私的21世纪,街上不乏CCTV,车子开始有行车记录仪,每人手上一台智慧型手机,社交媒体与各种电脑系统互相连接,科技尚且如此发达,这些犯罪组织竟还有办法逃脱这些虚实的天罗地网,让无辜的受害者接连掉入陷阱。
强行绑架集团
所以,用诈骗集团来形容这些犯罪组织,不仅用语太厚道外,也对不起受害者的“身份认同”。毕竟,诈骗听起来像是针对智商角力,被骗者是因为不够聪明与警惕,才会成为犯罪集团的下手对象。
“强行绑架集团”才是这批犯罪分子应得的标签,这种名称指意对受害者来说也更尊重。至少,这代表很多受害者并非是愚蠢或疏忽,而是不小心成为人肉集团的随机对象,最终被施予无法想像的武力对待,才被动地成为失踪人口,进而成为犯罪集团丧失自由意志的工具人。
试想想,当你已经很谨慎地不乱接电话,不随意按银行账户或密码,不乱下载软体,不随意夜归,不与陌生人聊天等,精神已高度紧绷时,在一个寻常上班日,吃完早餐与家人道别,上车开广播,哼著歌准备迎接一天美好的心情时,家人却在数个小时后发现你手机开始不通,同事朋友也不知道你的去向,而你的房间也没留下任何出走的讯息时……
当生活机能越来越好,联系方式越来越方便时,却还是有人能随时让你凭空消失,而且醒来后,眼前的世界瞬间从彩色变成黑白。你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从此被迫展开另一段非人生活。
这不是魔法世界的故事,而且我相信,谢旻容的失踪戏码肯定不会是绝迹。
谁才是这出戏背后的鬼,势力庞大得连政府都无法干预?或许电影《无间道》能给我们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