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内面临鸡肉供不应求的窘境之后,渔民捕获与养殖的海产量也稀缺,导致市场海产价格高涨。马来西亚渔业发展局指出,由于气候影响,国内鱼类上岸量减少,目前供应依然不稳定。
在这当口,槟州政府仍不顾槟州6000名渔民的反对,坚决推行槟岛南部填海计划(PSR)。有关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EIA)之前已遭撤销,槟州政府不肯罢手,如今欲再度提呈环评报告。这项巨型填海计划将摧毁当地渔业。
槟城虽然只是西马半岛一隅,其海产业却供应全国约一半的海产量。槟城渔业收入有77%来自海域捕捞,22%来自水产养殖,其馀来自内陆少量捕捞。槟岛南部填海计划将制造占地4500英亩的三座人造岛,受影响的捕鱼区每年的鱼类批发价总值超过4000万令吉。单单是建造其中一座人造岛就预计耗时七至八年,不只施工期间导致渔获锐减,长远引发的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海洋污染和大型拖网作业已经使鱼量逐年减少,而不断进行的各种填海计划又严重缩小了捕鱼范围。槟州政府本应扶持困难重重的渔业,养护沿海生态以恢复各类鱼虾蟹贝栖息地,反而倒行逆施,继续以填海工程损害渔业和自然环境。
填海的沉积作用会污染海水,摧毁潮泥滩与沿岸红树林。填海工程将改变海洋的物理与化学环境,例如水温、含氧量与营养物质传递方式,破坏鱼虾的繁育地和避难所,加速特定海洋生物的死亡。
民主行动党尚未执政槟城时,秘书长政治秘书黄伟益于2007年12月5日发表声明〈海洋生态严重破坏,禁止所有槟州填海工程〉,言犹在耳。讽刺的是,槟州政府企图再度让槟岛南部填海计划闯关之际,上个月又已经与Rayston Consortium有限公司签署附加协议,重启搁置20年、面积达1600英亩的北海填海计划。该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沙滩,堵塞河流与排水渠出口,形成倒流与洪水隐忧,同时阻挡渔民出海捕鱼。
假需求制造真危机
槟州政府和发展商以为只要采取所谓的缓解措施就可以消弭填海造成的冲击,尝试用金钱安抚渔民,承诺未来提供新渔船和引擎以利诱渔民。实际上,填海对海床生态系统的破坏无法逆转,这些补偿形同虚设。就算渔民七、八年后还没转行,但鱼虾的家园都没有了,他们再怎么辛勤撒网,终究空手而归。渔民从水中打捞上来的只会是淤泥和石块。如果槟城政府诚心造福渔民社群,大可直接协助他们提升设备,而非以填海作为交换前提。发展可持续的渔业既能促进经济活动,又能扩大食物来源以分散风险。
乍看之下,填海只是影响沿岸和近海捕捞,失去的渔获可通过养殖和远洋捕捞来弥补,但实情并非如此。首先,远洋捕捞需要昂贵成本和技术,风险也比较高,水生动物密度又不一定比得上沿岸和近海。
再者,填海不是原地静止的行为,因著海水的流动,污染扩散的范围和方向皆不是人能够掌握的。陆地施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已令人非常难受,在海洋进行巨大工程的干扰和震荡则完全超乎人的想像。
在全国水产养殖领域中,槟城的水产养殖占了至少10%,而且以海水养殖为主。海水养殖利用沿海的浅海滩涂进行养殖,也会受到填海工程波及,尤其是海水污染的问题。水产养殖并非想像中的简单有保障。内陆水产养殖的品质和方式不甚理想,所以海水与微咸水养殖产业通常较受欢迎,却又面临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风险。全球变暖导致海水升温而改变海洋物种的代谢过程,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的增加也更容易破坏养殖成果。
此外,海洋酸化也对海产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海洋吸收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急剧增加的大气二氧化碳,进而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海水酸性变强,不利于珊瑚、甲壳类和海藻的生长,鱼类和贝类的存活率和繁殖力也随之降低。海洋酸化引发食物链效应也影响海产品质,危害人体健康。
以发展为借口
由此可见,无论是捕捞或养殖都受到全球暖化和海洋酸化的影响,而填海工程又会加剧全球暖化与海洋酸化的问题。槟岛南部填海计划每年将产生320万吨的二氧化碳,相等于1亿4700万棵成年树才可抵消的排放量。
尤有甚者,填海需用的沙会从其他地区如霹雳州的水域开采,又会影响当地的渔业和海洋生态,并造成更大量的碳排放。全球温室效应下的气候变迁也导致其他粮食来源短缺:海平面上升带来频密水灾,田地因淡水变咸而不适于耕种;热浪与干旱致使农作物死亡;助长虫害并引发新疾病,这些现象对农业和畜牧业皆构成危机。
无论从短期或长期的角度来看,填海计划都对在地与全球层次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槟州政府不能只是以发展为借口,一味增加土地以售卖给发展商盖房屋,更何况威省仍有大量便捷廉宜的土地可供使用。而且,填海计划已经失去原先目标,变质为发展商领导的牟利作业(参阅群议社文告〈需要土地?取峇都交湾,弃填海计划〉)。
粮食保障攸关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岂能弃之不顾?槟州政府应当致力保护渔民的生计,探讨如何以永续方式经营渔业和水产养殖,并且把气候变迁和土地用途改变的风险考虑在内,为趋于严峻的粮食危机作出长远规划。政客和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时端出造福下一代的经济大话。但是,真正为子孙后代许一个未来,不是依靠钢筋水泥,而是挽救生态以制止灾害,未雨绸缪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