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员提呈博士论文通过审核与答辩,按规定完成了修改后,其所就读的学术机构就授予博士学位,其意义是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才授予这个学位。
在学术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人员的两个核心任务不外是教学与研究,把学问做好继而传授给学生,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在特定领域建立权威。而学术机构本身除了要提供适合做研究的环境之外,也要设法营造学术气息的氛围。提升学术人员的研究能力,以及追踪研究成果的呈现,乃学术机构应当正视的工作。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便是旷世奇才,也未必能够练就一身本事,信手拈来什么课题都能迎刃而解。要在特定领域有所成就,理应把个人熟悉的范畴做深、做大。有远见的学者们应规划长期的研究计划,透过指导研究生进行相关领域硕博论文的书写,借此建立个人的研究体系。只要专注在特定领域,立志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长期自我鞭策之下,必然能够在所属领域树立个人的权威。
老师治学态度须严谨
学术单位要引领所属研究机构的学术人员投入研究工作,就需定期将所属单位下的科研成果出版,以论文和专著发表的成果来做为绩效衡量的重要参考值。在网络平台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学者的研究成果应当放网站供学界阅览,借此也能让学界公开检视学者的研究水平,推进学者自我提升和增值。
做学问本来就存在一种愈学愈不懂的常态,发表了几篇论文或出了几本书就自诩是专家大师,其学术成就往往不如坐冷板凳的谦谦君子。师门学风对一个人做学问的态度与为人处世的品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师不一定能够出高徒,但最起码做学生学到的学识还是扎扎实实的。如果当老师的治学态度不严谨,更或者平日已被公务缠身,却还到处接研究计划,压榨学生干些与他的论文无关的杂活,这等学棍理应被整肃才对社会有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