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默迪卡民调中心的民调,传递了一个讯息,在首相人选的选择上,马来人比较倾向马哈迪,而华印裔则情牵安华。
调查显示,华裔及印裔对希盟政府所落实的政策“亲马来人”越来越不满,因此有58%的华裔及62%的印裔支持安华任相。至于华裔及印裔对马哈迪任相的支持度,则分别为20%及14%。
马哈迪获得的马来人支持率,有52%的马来人还有62%的穆斯林土著要马哈迪留任至5年届满为止。
族群对领袖认可度的分裂,这里看出端倪。正如教育部长马智礼的“被辞职”,24小时内轻易吸引30万签名挽留,到底马智礼被“否定”还是“肯定”?而华裔、印裔与马来人对这位教育部长的认可度是否也是依据肤色而出现明显的差异?
华巫裔政治倾向有别
由于历史的因素,马哈迪虽然重新拜相,但他过去的“威权管制”经常不被华人“认可”。509大选,新政府的诞生,但作为领头羊的马哈迪,明显是“旧人”。马哈迪1981年到2003年在国阵的22年首相任期内,权倾一时,华教在风雨飘摇中,力抗巫统的单元种族思维。老马当时的角色,在华社是受到质疑的。
在号召改朝换代的口号中,离开巫统后的马哈迪成为人们期待的领导人,尽管这不是最好的选项,但不借助马哈迪在马来社会的影响力,希盟哪能动摇巫统的马来人铁票。土团党的成立之初,刻意标榜为马来人政党,无非也是政治考量与需要。
今天公正党与行动党是希盟政府里国会议员最多的两个政党,但两个党都是多元种族背景。多元政党与单元政党,何者更能令马来人接受?
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度里,各族人民要和谐相处,必然彼此都要做出一些妥协、容忍与让步。华小推动爪夷文的风波,预计暂时难以平息,政府的政策,华团的立场,如果彼此走到对立面,爪夷文退场或将引起马来人视政府为软弱。对三页爪夷文,政府的立场:“不读、不写、不考试、不强制”,并由家长、学生及家协决定。董教总的立场:“必须把董事会列入其中的决定权角色”。两者的不同调,董教总的抗争是否持续续,其对马来社会的反应,不容忽视。
希盟执政22个月,内阁到底端出了什么好政绩,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因素。由杨美盈掌管的能源、科学、科技、气候变化及环境部近日发布施政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多的施政措施,包括取消5个半岛的独立发电厂计划共为人民省了114亿令吉、向20万贫穷和赤贫家庭户主提供电费回扣,及多次展开执法行动有超过170家非法营运的塑料回收工厂因此被勒令停产或终止营运等。
好政策须让人民“有感”
这些惠民的政策,的确看到该部努力的成果,但好的政策一定要让人民“有感”,但当位于关丹的稀土提炼厂继续运转时,一切的努力都要大打折扣。莱纳斯在2010年向大马政府提出设厂申请到2012年正式投入运作以来,就争议不断,显示人民的强烈不满。绿色盛会自2011年就展开多次连串的抗议活动,包括2014年的“622终结莱纳斯运动”及“百万签名埋葬莱纳斯”等。
莱纳斯已然成为公众议题,其社会的扩散性与影响性远远超过其他环保议题。当媒体把注意力放在莱纳斯,环境部其他的惠民课题,自然被大量的讯息淹没。
去年8月民政党炮轰希盟政府更新莱纳斯稀土厂营运执照6个月。该党主席刘华才痛陈“在509大选前,是谁告诉人民一旦希盟赢得中央政权就会关闭莱纳斯稀土厂?又是谁告诉人民如果政府不关厂,会去放火烧厂?但如今厂关了吗?有去烧厂吗?”这是希盟面对最大的拷问。靠著莱纳斯课题而赢得人民支持的文冬国会议员黄德,从政治责任的角度看,事实上希盟该如何面对选民的问责?而环保是最没有种族色彩的。
统考的问题,马智礼交给统考特委会处理,何时公布,一拖再拖,会有什么结果,华社引颈祈盼。随著教育部长马智礼的“被辞职”,据报道特委会的报告早已完成,何时能公布,现在身兼教育部长的首相马哈迪应知道华社对统考的“焦虑”与“执著”。公布后如果不合董教总之意是否会引发华社与马来社会的两极化反应,令人关注。
当马智礼离职前,赶紧搭上最后的列车,公布教育部的政绩,但这些成果人民无感,媒体兴趣缺缺,以至于对教育部,人民只关心黑鞋白鞋、统考问题,以及最引起社会关注的爪夷文课题。
农历年前巫统外围组织的土著权威党副主席莫哈末凯鲁以蒲种市中心国中1校为饵,以家长投诉为由,要学校校园的新春装饰“下架”!校长在威慑下,不是抗拒,而是妥协以息事宁人。
幸运的是这事受到内阁立马关注,1月8日副首相旺阿兹莎与财政部长林冠英率其他6名正副部长等亲临校园还原学校的新春装饰。虽然有点如临大敌,但这股“声势”,让原本鼓噪者马上“禁声”。
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因为种族猜疑而互不信任。巫统外围组织的土权党如此嚣张,体现在面对种族议题时,媒体没有强烈地挞伐当事人,还让其得意在媒体展现“胜利”呼声,而政府的良好政策缺乏媒体加持,种族主义者都在伺机蛊惑民心,借媒体乱政。
马来人、华裔、印裔要怎样的领袖?马哈迪该何时交棒、以及当华裔为马智礼的被撤换而欢呼时,国内最大族群马来人的想法与华裔是否南辕北辙?到底我们三大族群的共同领袖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