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爪夷文被纳入趣味语文的议题中,大家都把焦点放在爪夷文身上。至于什么是趣味语文,趣味语文的存在意义等问题,并没受到相应的关注。大人们认为有用,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再加上语文学科的涵盖面广泛,能和语言文字扯上关系的内容多不胜数,在选择“教什么”的问题上实在不能不特别谨慎。
爪夷文到底该不该纳入趣味语文?不单是该从教育角度来谈,更应该从语文教学角度探讨。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即什么是趣味语文?趣味语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承担什么任务?
更好掌握语言技能
趣味语文是在2011小学标准课程(KSSR)推行后开始出现的。它与1)听说,2)阅读,3)书写,4)语文基础知识组成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5大板块。不论是华文、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等语文课程都采取同样的结构模式,即以语文中的3大主要技能:“听说”、“阅读”、”书写”为主,再辅之以“趣味语文”与“语文基础知识”。华文科中的“趣味语文”叫法是采取意译,字面上的称呼与马来文科中所用的Seni Bahasa,还有英文科的Language Arts有些不同。
西方许多国家直接把基础教育的英文学科称为English Language Arts(ELS),强调透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让学生实践语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趣味语文”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又承担什么任务呢?
华文课程标准清楚列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英文课程标准强调它是属于长期性的,贯彻在各项语文技能教学中的活动。换言之,“趣味语文”是为辅助听说、阅读、书写这三大语文技能的学习而出现的。冀望透过更多元化的语言艺术形式如歌唱、朗诵、表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语言体验、语言实践、语言表现机会。
爪夷文书法加重负担
简单来说,“趣味语文”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听说读写技能提供更多“练习”、“使用”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听去说去读去写,以巩固课程中前面三大板块所学的主要技能。
为此,小学课程与评价标准(DSKP)并没有为“趣味语文”另设“评价标准”。因为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多样化,在内涵在技能上依然离不开听说、阅读与书写,主要目的也在于巩固、加强听说读写技能,不是另外开发的新内容或新技能。
爪夷文是马来文的根源,但发展至今天已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这与学生在马来文课堂上所运用的罗马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为此把爪夷文纳入“趣味语文”,要求学生“书写”或“欣赏”并不符合“趣味语文”的设置目的。因为学生在学习马来文时用的都是罗马文字,来到“趣味语文”的板块时却突然冒出了爪夷文书法,这等于是另外开设新内容,不止无法起到“趣味语文”所强调的巩固、加强作用,还会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华文科又可以把书法艺术纳入“趣味语文”呢?那是因为在华文书法中,不论毛笔字铅笔字,软笔书法硬体书法,用的都是同样的文字系统。这表示学生只需要更换书写工具,调整运笔方式而已,所学习所实践的还是与前面的“书写”技能紧密联系,一脉相通的,也可以起到加强、巩固或增加学习趣味的作用,这是完全符合“趣味语文”教学原则的。
只怕两头不到岸
想透过介绍爪夷文,让学生了解马来文的根源,更深一层认识自己国家的语言,这样的出发点是良善的。只是从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安排学生“书写”爪夷文,“欣赏”爪夷文的安排有欠妥当。若我们总是以“多认识一点无妨”的思维来给孩子选择教学内容,顾此失彼,看来面面俱到,到最后很可能什么都没学到,两头不到岸。
要让爪夷文借助“趣味语文”管道,进入学生眼帘的话,可把“书写”爪夷文,改为“阅读”有关爪夷文发展或演变的篇章。这不只是能达到让学生认识马来文根源的目的,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还有助巩固、增强学生的马来文阅读能力,既能不违背“趣味语文”的教学原则,又不以伤害学生的语文能力建构为代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