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2008年的308,第12届全国大选,政治海啸导致国阵首次丢失5州执政权和国会2/3优势。人民意识到选票的重要性,选票可以改变政府。
6年前,2013年的505,第13届全国大选,海啸升级,国阵丢失更多选票,反风吹遍整个城市地区,变天的可能提高许多。
1年前,2018年的509,第14届全国大选,各族选民齐心协力,把执政61年的国阵拉下台,首次改朝换代,希盟承载满满的的期望入主布城。
一年过去了,希盟交出的成绩单,民众满意吗?默迪卡中心的民调显示,民众对首相马哈迪和希盟政府的满意度,都跌破50%,不及格。希盟支持率从今年1月的52%骤跌至3月的39%;敦马的表现满意度,也从去年8月的71%下滑至46%。
很多希盟支持者在问,我的票值得吗?希盟享受掌声,在欢腾鼓舞氛围中上台。如今,她是否辜负人民的期待?为什么竞选宣言一直跳票?
对于华社和非土著而言,失落者大有人在。至于马来/穆斯林的失望者则更多。希盟在大选中的马来票不超过30%,巫裔的不满比其他非巫裔更显著,面对巫伊反对党联手操弄议题,希盟的反击力不足,处于挨打局面,也让许多非土著感到失落。
非土著失望的原因包括,承诺没兑现、政策U转、生活成本高涨、经济没好转、种族固打制依然是主调,以及过去批评国阵的事情发生在希盟身上等。
民众对希盟有很高期望,某种程度上超越现实面,原因有二。首先。希盟画饼能力非凡,选前承诺太多,希盟领袖把话说满、说尽了,不留馀地批评国阵,夸大掌权后的改革,让民众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许当初也没想到会执政,把承诺当作不满国阵的怨气发泄处。民众也认为,变天后一切会在瞬间变好,过去的腐败丑陋,可以像闹钟般,按一下就停。
第二,低估执政所面对的阻力,以及高估本身的驾驭能力。希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旧体制,官员们反扑和不配合,希盟显得束手无策。60年的旧制度,旧思维,庞大体系内的错综复杂关系网,短时间内难以摸透熟悉。况且,一些部长们眼高手低,宣布政策前,没有事先沟通,频频出洋相。
希盟有很多弱点、不足和失漏,希盟也承认软肋。执政仅一年,无法全面与客观评估希盟表现。惟,希盟必须坚定打下体制改革的基础,在反贪腐课题上坚定立场。之前的肃贪工作,交出成绩,重拾人民的信心。
打击贪腐固然重要,不过,其他更多同等重要的议题不应该被忽略,或者避重就轻。改朝换代的第二年,希盟须进入深水区,在第二年开足马力,进行大幅度改革,就算旧势力反扑反弹,还有第三年时间化解与修补,第四年则验收成果,让民众享受改革的成绩。
关注民生经济课题
未来一年,执政党,特别是行动党无需再与仅剩一席的马华斗嘴,火箭须拿出执政本领,以政绩取信于民,避免重复马华的过失。
希盟接下来应该关注三件大事情。首先,民生经济课题。B40和M40群体对降低生活成本、物价和房价有很高期许。变天后,情况没有好转,原以为送走GST,迎来SST的日子会好些。惟,民众无感。小市民经济没处理好,民怨已四起。
更重要的是展开经济的制度改革。政府2月成立经济行动理事会,截至4月尾,只从媒体报导中获悉该理事会只开过一次会议。大马的经济方向在哪?2020年无法实现先进国,也进入不了高收入国行列,我们的经济重点呢?外资在观望,投资者在等待希盟的财经政策。经济低迷,市场缺活力,恶性循环,最终拉低经济成长。
如今,谁主抓经济大权,首相马哈迪本人?财政部长林冠英?经济部长阿兹敏?政府顾问达因?还是其他隐形操盘人……
第二,果敢和尽快处理,种族和宗教议题。希盟过去一年,在种族和宗教议题吃很多暗亏,挨闷棍。巫统和伊党挥动种族宗教大旗,炒作马来人和穆斯林情绪。
希盟必须善用资源和职权,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以强烈方式反击,否则将埋下两颗计时炸弹。种族和宗教议题最容易被操弄,对立与仇恨火苗被点燃后,情况将很轻易失控,赔上的不仅是希盟支持度,多元中庸的社会也可能陪葬。
一旦种族宗教议题结合王权,变种为另一个更棘手课题,比如《罗马规约》有王室介入的影子,马哈迪退让显示,联邦政府和王权确实有角力,尤其是柔王室。
进行内阁改组
第三,进行内阁改组,委任能者当官。重组内阁是一举多得,撤换表现欠佳的部长,以新阵容打造有执行力的团队,甚至可以让个别领域的权威人士入阁当部长。
安华应该进入内阁,取代旺阿兹莎成为副首相,启动交棒计划。此举可化解外在的猜测,亦能尽早消除希盟内部对“交棒”的杂音,有利稳定局面,否则可能触发分裂,希盟成员党之间的“挺马”和“挺安”派将斗争。
希盟还有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结合英雄和枭雄特质于一身的马哈迪。他的意志,很大层度上决定希盟的色彩和方向,以及施政成绩。94岁的他,依然钟爱“MyWay”,其强悍和自负性格,不会改变了。马哈迪会否以救赎心态,重建过去22年掌权期对制度崩坏的补偿?
不管强人意愿如何,第二年开始的改革必须进入深水区,表面修补满足不了民众。人民的耐性逐渐被消耗,失望扩大,支持率流失,可能沦为一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