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一把磨钝了的挫刀,他挫著挫著,慢慢地达到它的目的。
这是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的名言。我特别喜欢看他写的东西,独到精辟,又不失禅味。
上述这句,之于当权者而言,是个很好的执政心理手段。也就是说,只要相信有权力,就算是做了违背道德或正义的事,一旦民意毫无彻底反抗,时间长了就会逆来顺受,总有一天就能实现终极政治目标。
之于人民,这句话就要更敏感,心里永远都要设定一个假想前提——所有政治人物总有某些自私的潜议程。
所以,无论是政治人物提出什么议案,人民都要把最坏的假设给圈出来,确定对所有阶级或种族的人来说,都符合极大化利益后,才能通过。
提出的要放大审核,而没有意见或沉默的自然也不能带过。当政治人物对一些影响社会普遍利益的议题保持缄默,这时的“不发意见”其实就有“默许”的意思。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就算不是身先士卒,也逃不了在集体结构下为虎作伥的立场。
施政缺乏真切
回首2018年的政治,马来西亚人算是打出了漂亮的牌。毫无预警地推翻61年的陈腐霸权,各州政权也迎来新气象,照理来说,这就是连根拔起重铸希望的好时机。
509后的头3个月,全国人民仍沉醉在改朝换代的不可思议力量,新政府也投其所好,抛洒一些糖果来顺从民意,那是个难得比国庆更欢腾的流水喜宴。
只是蜜月期一过,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有在改进,但方向与力道都差强人意。无论是废除或终止前朝政府的合约,检视各种不合理的政策,或是在推行新政策上,很多都几乎是仗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狂妄姿态,缺乏真正的内涵研究与体恤,普遍让人民错愕大于惊喜。
姑且不论希盟政府竞选时的宣言是否一一兑现,单是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的对待态度,就足以隐约看见新政府在改革方面的力不从心。
其他如废死、百年兴都庙拆迁事件、拉曼大学拨款事件等,这些事情其实都有新政府站得住脚的合理性,但唯独缺乏谦卑的态度,导致无法耐心沟通与化解所有的误会。
权力约束权力
择善固执并非不行,但在让人民看见固执的前提,是否更应该解释这些“善”能如何好好受惠于全民。就算无法惠及所有人,至少也应该对大众解释,受到保护的这些人,是站在何种立场才能有特别眷顾。否则对所有政事一意孤行,到头来人民就算换了政府,但还是依旧换不走独裁霸权主义。
倒是有一句话特别中肯,也就是首相马哈迪说破的:竞选宣言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赢,而没想到赢之后的结果。这就是大马政治人物最缺乏的特质——承担。
这份承担,不仅是他们享有的所有薪俸与声望,更多是有体悟到接任的不只是官职,还有重新让国家走回正轨的义务与责任。
同时,在面对ICERD的议题后,他们应该要承担这份健康的共识——马来西亚人是所有公民的。我们可以尊重先辈对扶持特定种族的契约,但绝对要认清这份精神背后的动机。这是个调整工具,并非是偏袒枴杖。
虽然,新政府上任才半年,某些人或许会认为这些批评过于苛刻。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现在对这份承担能力都没有太过自觉,很快地,全民就会发现无论上任的是哪个政党,最终都只是困于一群只会空喊口号的迷魂党下。
至于人民,当然也要继续承担。承担著投完票的监督责任,承担著无时无刻都要互相尊重各族,但也别忘了要随时沟通而非辱骂的义务。
孟德斯鸠还有一句,我也特别钟意——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我国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