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致力于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的理念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其中中国留学生是主要的生源地之一,但近年来中国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有呈下降的趋势。
外国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的一大优势是学费低廉,对中国家长而言这是一般工薪阶层负担得起的经济花费,同时过去本国大学院校与国外大学联办的双联课程,学生可以在马来西亚就考取欧美纽澳的大学文凭,这点对海外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学生蜂拥而至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当然学生毕业后拥有一纸欧美大学的毕业文凭,回到中国就业就占了优势。
近十年来,中国家庭的收入猛增,富裕的家庭都不惜“花大钱”都要给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费用对他们而言已不是问题。中国早期的“一胎”计划生育,使这一代进入大学阶段读书的中国孩子多是父母的“宠儿”,但家长尽管有充分的经济实力送孩子到最好、最贵的学校,也并不表示孩子就有能力读书、会读书。因此,成绩差的孩子,如果在国内考不上中国的北大、清华等名校,父母总千方百计想把孩子送出国,留洋首选当然是欧美等国。
退而求其次留学大马
送孩子放洋留学,选一所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对中国孩子是“梦寐以求”的,但名校总有严格的门槛,学生的能力、成绩表现并不一定能考进去,就是侥幸考上,也未必读得好。中国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名校,有时还是因为面子问题,一旦被亲朋戚友问起,孩子读什么学校,去哪里念书就成为相互攀比的对象,去马来西亚留学并不会让他们“增添光彩”。
马来西亚的中国留学生,基本是去不了欧美大学的“无奈”选项,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能去欧美的中国学生,基本不会考虑到马来西亚留学。这是我20多年在开拓中国学生留学马来西亚市场经验的体会与观察。
马来西亚大学院校要到中国招生,如果不了解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就会如瞎子摸象,到处碰壁,面对中国学生人数的下降如果没有拟出新的战略与策略,结果就会事倍功半。
今年初,我国教育部为了整顿国际学生来马留学的质量,推出了一个新政策,规定入学的国际学生必须满足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System,简称IELTS)5.0的英文要求,这导致中国学生来马来西亚留学,除了学习成绩外,还要有“相当高”的英文要求。这个政策,确实对中国学生来马留学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处理国际生签证缓慢
面对这样的局面,教育部是否有通过与大学院校进行对话与沟通才实施这个政策,还是关在冷气办公室想出来的政策,大家心照不宣。我在中国留学市场的经历,可以断言,马来西亚教育部不十分了解中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甚至不了解中国考试制度中的“自考”成绩是怎么回事。马来西亚一方面希望大学院校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另一方面却不去了解国际留学市场的运作机制与中国学生到马来西亚的动机。
当然,教育部与大学院校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体系,有效沟通以确保政策与实际操作能有效对接,否则大学院校的招生将面对重重障碍。教育部既然规定“雅思”成绩是入学主要的门槛,那也应该让各大学有足够的时间逐步完善其英文教学的体制与设备,以确保有效的为中国留学生作提升英文能力的准备,包括师资力量等。
另外,国际学生签证处理的缓慢,拖延已经是招生的致命伤,办理学生签证申请的“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中心”(Education Malaysia Global Services,简称EMGS)的审核基本是架床叠屋,他们对中国学生的成绩单有时真是一知半解,大学院校国际部经常必须费很多时间与精神去化解彼此的误解与矛盾。
上周工作之便,我先后到了中国主要的城市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海南等省份及城市,接触到许多中国的学校管理成员、招生代理及中国学生,他们基本对马来西亚贯彻英文要求的入学政策没有更早通知颇有微言。
为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大学院校要进入中国市场,也必须了解市场的区隔,中国根据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及区域辐射力分有一线到四线城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及第二线城市如渖阳、杭州、成都、重庆等,这些城市的大部分学生多趋向到往欧美等国留学,而马来西亚应著重到第三线城市如海口、徐州、中山、淄博等城市去开疆辟地,如果还老盯著大城市,除非校方愿意投入更多的市场经费,不然很难看到积极的成果。
上星期,我到了四川一个小城市泸州见了一些高校的校长与负责人,深刻体会一些中国的大专院校对马来西亚留学的情况还是十分陌生的、甚至一知半解的,但却有明显的意愿,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些留学生市场。
我国要成为区域教育中心,不应流于口号,政府的开放与理解,需要积极贯彻良好的政策配合,而大学院校也要身体力行,愿意善用有经验的市场人才,有计划的投入一定的经费,才能为国际留学生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要中国对马来西亚落实区域教育中心做出贡献,我们不可能仍闭门造车,泰国与菲律宾的大学已开始启动对中国学生的广泛招生,我们不加把劲,我们的优势也很快会沦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