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国家,首要之务是搞好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民无食则乱,一乱则什么发展均无从谈起,而解决温饱问题,工业化是一般的出路。
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孰重孰轻?一般的理解应是,三者并重才是;只是经济学者间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有趣的是,马哈迪较侧重工业,特别是工业中的制造业,如他对国产车的执念;而第5任首相阿都拉则对农业与中小企业情有独钟,也在任内提出了多个经济走廊的主张;第6任首相纳吉则更重视服务业。目前再任首相的马哈迪也不改初衷,依然偏重工业的汽车工业,究竟谁是谁非?
发展经济学中,特别是那些注重国富民强的富强主义者多认为,无农不稳、无士不强、无商不富。的确,在发展中国家,首要之务是搞好民以食为天的大事,民无食则乱,一乱则什么发展均无从谈起,而解决温饱问题,工业化是一般的出路。因为工业化,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可以吸纳农村中的剩馀劳动力,也可缓和人均土地太少的困境。
这里还涉及一个农地规模经营与生产力高低的事宜。若太多人在同块土地上劳动,生产力很快达到极限,会出现报酬递减困境。只有进行土地整合,用更少的人力、机械化与科学化的耕重,才可能提高生产力,如在发达国,一般上,农业劳动人口仅占全劳动人口的5%以下,可却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养活全民,甚至有剩馀出口,如美国、澳洲、加拿大。
生产力是关键
约言之,关键在于生产力的提升,而要提升生产力就要整合土地,搞规模经营与现代化、产业化的农业。同理,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关键也在生产力。只要生产力够高,便可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出更多产品以满足全民之需。之后工业中的剩馀劳动力,又转向服务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何以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在整个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通常均高于70%的根本原因。
只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从农入工,再从工入商(服务业)是大趋势,可却不能盲目放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也就是要维持一定的工业占比,特别是中高端工业,因为工业是重要的创新之源。缺乏较完整与品类较全的工业会削弱一国的创新力,进而削弱国家的竞争力与创造高收入工作的能力。
易言之,不能把工业孤立起来看待,而必须考虑及创新力递减的严重后果。目前,在美国这是一个热门争议。有者认为,随著技术进步,制造业在美国的GDP占比与劳动人口,已从1950年的个别占27%与31%,剧减至2010年的12%与9%。因此,复兴制造业的意义大。重点是,要发展更高增值的新兴服务业,如谷歌、亚马逊、面书等,这是符合美国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也就是扬长避短的选择。
这种比较优势论也多认为,让其他国家从事较低端、低增值、低技能的制造业,可以把劳动力释放出来,转移到更高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进而提升美国人的收入与竞争力。历史地看,劳动力从低增值、低技能、低生产力的农业,转向更高技能、增值与生产力的工业,便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故,再从工业进入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经济与社会,自有其历史合理性,不必担心脱工业化。关链是注重有素质教育与培训,让美国成为更高层次的后工业社会。只是也有论者认为,由于美国是高工资国、放弃劳动力密集产业是必要的,惟却得保住中高端工业。主因不完全是为了保护就业,而是要保住美国的创新力。虽说,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从要素(也就是靠投入大量资本、人力资源)转入创新驱动力,可是没坚实的中高端内工业,创新也就有限。约言之,保住中高端工业,是保住创新力领先他国的必要之道。可以说,中美贸易战或也涉及了这种“战略思维”的论战。这是中美欧日间的创新竞争。
就大马来说,这个论战的意义,在于大马要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自有其战略含义;只是也要看到大马还是个中型发展中国家,故得有自知之明,不宜盲目投入太多的资源于创新竞争。较务实的做法是只能专注于少数自认为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其他方面则应满足于采用他国的适用技术与知识。毕竟资源是有限的,也应把资源花在刀口上,没有必要好高骛远去与大国搞创新竞争。
因为,这需要大量资源且风险高,失败也通常远高于成功。据此而论,大马也没必要搞什么第三国产车。大马要的是汽车工业而不是国产车。
空有虚名而无其实
只要分清楚国产车与汽车工业的区别,便可安心地如泰国一样走陪鸡生蛋的务实路线。如泰国并不执著于国产车,而务实地引入世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进驻泰国生产,把泰国变成生产基地,从泰国出口在泰国生产的汽车。这个务实路线壮大了泰国的汽车工业与相关的各类行业,使泰国的汽车工业比大马更发达,更具竞争力,也制造了更多的体面就业机会。
大马的国产车是赔本,空有国产车虚名而无其实,泰国则要实力与就业机会。工业如汽车工业是种讲究规模经济的产业,不是小国如大马可加入竞争的。一国国产车若自知走不出国门,就应安于求次之的实利实惠的生产基地之地位,借用世界知名厂商的力量在本国生产与出口。
大马在1980年代已误入国产车歧途,不可再次误入歧途,免得好心帮倒忙。国产车是走不出国门的。